长叶野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ental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叶野桐(Mallotus esquirolii Levl)属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野桐属(Mallotus)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小枝稍扁,被星状短柔毛,老枝则呈圆柱形,灰色。果期8-12月,种子近球形,直径约5mm,浅棕色,平滑。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和海南,越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300-2200米山地林中或灌丛中。目前未见有关长叶野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报道。本论文对长叶野桐(M.esquirolii)的枝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本文利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ODS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首次对长叶野桐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出17个化合物。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15个已知化合物(3~17)。新化合物1采用改良的Moshers方法,确定其绝对构型,同时通过化学沟通的方法确定了化合物2的绝对构型,分别命名为15(R)-hydroxymaytanbutine(1)和15(R)-hydroxymaysine(2)。已知化合物包括maytanbutine(3),maytanbutine methyl ether(4),3-吲哚甲醛(5),blumenol B(6),(3S,9S)-3,9,13-trihydroxymegstigman-5-ene(7),(3S,4R,9R)-3,4,9-trihydroxyme-gastigman-5-ene(8),(3S,9R)-3,9,13-trihydroxymegstigman-5-ene(9),boscialin(10),4,5-dihydroblumenol A(11),对-羟基苯甲醛(12),丁香酸甲酯(13),没食子酸甲酯(14),trans-3,4,5-trimethoxycinnamic alcohol(15),丁香脂素(16),β-谷甾醇(17)。已知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长叶野桐中分离得到。  同时,我们测试了化合物1和3对HL-60、SMMC-7721、A-549、MCF-7、SW480五种肿瘤细胞和1种正常细胞BEAS-2B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3对5种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值在nM水平,是阳性药物顺铂DDP的1000倍;而且新化合物1对HL-60、MCF-7和SW480的抑制作用更强,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另外,我们发现新化合物1的最大选择指数(SI=9.48)是已知化合物3(SI=5.46)的2倍左右。比较二者的结构,不难发现1是3的15-羟基衍生物,推测OH-15的存在降低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同时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
其他文献
竹叶是一味传统的清热解毒药,我国卫生部首批公布了竹叶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材。龙竹为禾本科牡竹属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 Munro,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有品种,
舒络粉针(冻干)是一种由中药赤芍、地龙、栀子等提取的复合制剂,前期试验表明,其所含有的多种有效成份,可作用于多个环节,在各个不同的靶点起协同作用,对脑卒中有确切的疗效。研究表明,舒络粉针(冻干)对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故本课题拟通过在体和离体的心肌缺血药效学试验,来探讨舒络粉针(冻干)对心肌缺血是否具有治疗作用以及作用的机制。论文分四个方面。 1.舒络粉针(冻干)对急性心肌缺血
复方三七维康胶囊是云南文山地道药材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与内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icus.(Bge)Hisao)配伍,水提取有效部位
洋金花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Datura metel L.的干燥花,又名曼陀罗花、风茄花、山茄子和白花曼陀罗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是一味传统中药。《中国药典》2005版记载其性味辛
愈伤消痛颗粒是由三七总皂甙、当归、白芍等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通络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止痛,舒筋利节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碰、撞、闪、扭等筋、骨、关节损伤以及内伤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