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文学是具有中国文学特色的文学,也是最具有地方性的文学,反映的是地域的文化生活特征,展现的是地域的特殊生态景观,体现的是一种别具风情的地域特色。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文学犹如文字的博物馆,保藏着那些纯粹的民族特色的语言,习俗,生活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动植物、食材、景观等。这些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所以说乡土文学是中国传统博物学的最佳继承者。
本文着重选取能够更好地体现乡土文学中的博物传统的作家,周作人、汪曾祺、王祥夫三人,并两分诸作家作品为:乡土文学前期与后期。前期指五四新文学至汪曾祺时代;后期指汪曾祺时代。本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即本文的第一、二、三章,在把握相关作品后,分别就周作人、汪曾祺和王祥夫的博物书写进行了分析。第一章的周作人部分,首先是对周作人的博物观作了简要概述:其次是对其草木虫鱼系列作品的具体分析以及其所体现的周作人文学创作中的民间观念;最后探讨其草木虫鱼作品所体现的文学观以及其“美文”创作理念。第二章的汪曾祺部分,首先从“万物静观皆自得”来分析汪曾祺的博物审美和创作价值追求;其次重点分析了汪曾祺博物书写中的植物书写和风物书写;最后从“博物+诗话:建构了一个完美的民间空间体”来把握汪曾祺的文学创作价值。第三章的王样夫部分,分别从“文字与绘画中的花鸟虫鱼”、“家常里的柴米油盐”以及“民俗风物”三个部分来分析了王祥夫笔下的博物书写。
第二部分,即本文第四章,从博物志角度入手,运用自然主义、比兴诗学、传统诗话等美学理论分析此三者的作品,把握乡土文学的美学观念。最后的绪论部分,从博物角度,以考据为手段,对三人的“草木虫鱼”系列作品进行了整体的分类及梳理。
本文着重选取能够更好地体现乡土文学中的博物传统的作家,周作人、汪曾祺、王祥夫三人,并两分诸作家作品为:乡土文学前期与后期。前期指五四新文学至汪曾祺时代;后期指汪曾祺时代。本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即本文的第一、二、三章,在把握相关作品后,分别就周作人、汪曾祺和王祥夫的博物书写进行了分析。第一章的周作人部分,首先是对周作人的博物观作了简要概述:其次是对其草木虫鱼系列作品的具体分析以及其所体现的周作人文学创作中的民间观念;最后探讨其草木虫鱼作品所体现的文学观以及其“美文”创作理念。第二章的汪曾祺部分,首先从“万物静观皆自得”来分析汪曾祺的博物审美和创作价值追求;其次重点分析了汪曾祺博物书写中的植物书写和风物书写;最后从“博物+诗话:建构了一个完美的民间空间体”来把握汪曾祺的文学创作价值。第三章的王样夫部分,分别从“文字与绘画中的花鸟虫鱼”、“家常里的柴米油盐”以及“民俗风物”三个部分来分析了王祥夫笔下的博物书写。
第二部分,即本文第四章,从博物志角度入手,运用自然主义、比兴诗学、传统诗话等美学理论分析此三者的作品,把握乡土文学的美学观念。最后的绪论部分,从博物角度,以考据为手段,对三人的“草木虫鱼”系列作品进行了整体的分类及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