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相关论文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独立编纂的、规模最大的一部汉语专业性词典,是汉语语词的“通史”。它本着“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编纂方针,搜......
摘 要 《汉语大词典》“雪北香南”词条,释义未达本源。“雪北香南”最早见于玄奘所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原指位于大雪山北、香醉山......
书证是《汉语大词典》释义的依据,其准确性是词语释义的前提。文章以《汉语大词典》引用《义府》书证为例,探析了学界尚未揭示的《......
天天看书,天天抱怨。 笔者从事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常需查阅工具书。而这些工具书,尤其是其中许多大中型工具书,其检索法一般为部首......
“亚运会绝大多数金牌由中国、日本、韩国三家瓜分的势头今日嘎然而止,11个代表团分享33枚金牌。”(《文汇报》1994年10月9日) “......
“恨不得”与“巴不得”为一组近义动词,两者都具有表示“迫切盼望”的意义。以往判断两者的不同,多是从所希望的事情能否实现这一性......
“词义成分—模式”分析(表性状的词)符淮青一表性状的词“词义成分—模式”分析也要从总结词典的释义模式建立分析的框架。笔者在《......
“盈利”、“赢利”与“营利”这三个词近几年频频出现于报刊,乍一看似乎无区别,而事实上是大有文章的,概括说来,“盈利”和“赢利......
“埋单”/“买单”之说风行久矣。在一个普通读者的狭隘视野里,它们分别于1992年进入们《北京现代流行语》(周一民著,北京燕山出版社)......
在今天的通俗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秘笈”一词。我们统计《人民日报》(1946—1995)的结果显示,使用“秘笈”的文章有21篇,使用“......
“脝”字是一个未见于通用字表的字,它一般与“膨”组成“膨脝”一词。如《新校互注宋本广韵》:“脝,膨脖,胀也。许庚切”。许伟建《上......
中央电视台第3套节目曾在一台歌舞节目中,播放著名演员李琦和一位女演员合唱的一首东北民歌。其中有这样的歌词:“大姑娘美,大姑......
说起“乳臭未干”、“乳臭小儿”都知道是带有讥刺意味地指年幼无知。许多辞书都把其中的“乳臭”解释为“奶腥气”或“奶腥味”。......
《汉语大词典》因为是集体大型项目,出自不同的人的手;再说,各卷也是由不同地区的人操作,所以,前后有不一致的地方,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这二......
“花草”、“花”本是极平常的语词,想不到词典释义和文献训释也会出错。 (一)“花草”释义 1.一些词典释义错。《辞源》(修......
“间”在中古有表示方位的“处”义。此义《汉语大词典》释义不当,且例证有误。 先谈释义的问题。 读平声之“间”,《汉语大词......
膝是大腿和小腿相连关节的前部,先秦已有此词。如《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后又通称膝盖。如唐......
成语是汉语中相沿习用的一类固定短语。很多成语中都包含着共同成分,或者是同一个词,或者是同一个词组,而其中包含了“衣冠”的特别多......
近日,笔者被一位非专业人士发问“吊桅”为何意。第一次听说此词,以为是新词新语,上网一搜,才发现“吊桅”一词其实早已出现,而且既可以......
《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非得,必须)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如果)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这是成语“......
“兵”是一个多义词,也是一个多义字。《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兵》列有四个义项,均为名词:①武器:短兵相接、秣马厉兵、兵器。②武装力量......
《汉语大词典》虽为迄今为止收词最全、释义最精当的语文辞书,但仍存在着释义不确等方面的问题,这释义不确有的是由于对两个同义语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一诗中的名句,千古流传,无人不晓。这两句诗深刻揭露了唐玄宗天宝年间社会......
《汉语大词典》给“比及”列出六个义项:(1)及至,等到;(2)未及,未等到;(3)既然;(4)与其;(5)如果,假使;(6)连带,连同。通过对词义演变过程和具体用例的考察......
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除了新词新义大量涌现,旧词新义也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一日,在校园见到一则海报,上面赫然几个大字映入眼......
成语是历史的产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表达运用起来,不但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含义丰富,能起到强烈的修辞作用。在我国,很多历史故事......
1979年至1983年由商务印书馆修订、出版的新《辞源》,标志着我国的辞书编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赢得了读者的广泛青睐。但时至今日......
“杀手”一词古已有之。《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将其释之为:“①古代军队中经挑选特别悍勇善战的兵士。②刺杀人的凶手......
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中有这样一段话: 嫖客进了房,端水的来要水钱,捞毛的来要花钱。又闹了一会,婊子又通头、洗脸......
利用方言词语训释一些古代文献,也是探究词义的一种好方法。李行健说:“实际上,训诂中利用方言词语,前人早就注意到了。郑玄《三礼》注......
《汉语大学典》于“乖”下列六个义项。第五义为“指小孩子听话、顺从”。举例中有“《西游记》第四十二回:‘好乖儿女’。”《汉语......
《汉语大词典》收有“虚声”一词,义项有四:(1)虚名;虚誉。(2)假话;空话。(3)虚假的声势。(4)空谷间传出的回声。义项(3)的例句有: (......
《汉语大词典》(下简称《大词典》)是一部重要的大型工具书,该词典收词丰富,引例一般遵循溯源的原则,许多优点自不必说。但由于条件限......
一直以来,有很多文章认为“烂醉如泥”之“泥”应为一种虫,认为把“烂醉如泥”之“泥”解释为“烂泥”是望文生训。①初看这些文章......
魏晋南北朝石刻词语上承先秦两汉,下启隋唐五代,在词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石刻词语多取自先秦经典文献、两汉重要典籍,也有......
《醒世姻缘传》(以下简称《醒》)是17世纪一部重要的长篇白话小说,由于书中使用大量的方言,给读者阅读造成很大困难。《醒》除频繁......
《辞源》编纂已有一百余年历史了。语言研究在不断深入,辞书要及时反映语言研究的成果。已有辞书中有许多问题如注音、释义、音义搭......
识字,古代也称“识丁”。《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附张弘靖:“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识文谈字,即识字有......
古籍文献中,“巧伪”一词常见,当前最权威、规模最大、收词最多、义项最全且有“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之称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