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我国四大慢性病之一,据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S)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已达9990万(约1亿),严峻的疾病防控形势对慢阻肺的早期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慢阻肺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小气道疾病和肺实质的破坏(肺气肿)。多项研究证实,慢阻肺疾病早期在肺气肿发生之前即发生小气道病变,及时评估和有效检测小气道病变对慢阻肺早期诊断和高效防治具有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肺通气功能是常用的小气道功能评估方法之一,常用指标包括FEF50、FEF75和MMEF,然而这些流速指标与肺容积密切相关,存在变异度大、特异性差的问题,常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FEV3是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当小气道病变时,由于用力非依赖区流速下降,呼气三秒后的呼出气量增加,导致FEV3/FVC下降。因此FEV3/FVC可能成为诊断COPD早期气道梗阻一种较为敏感的指标,且相对于流速指标具有变异性小、敏感性高的优点,但目前罕有FEV3/FVC在小气道病变评估中意义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拟通过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探讨FEV3/FVC在小气道病变评估中的意义。目的探讨FEV3/FVC在小气道病变评估中的作用价值,试图为临床实践应用提供一项新的、更敏感的检测指标。方法对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肺功能检查的511例研究对象的肺通气功能及定量CT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入排标准分为:通气功能正常的非吸烟组(n=241)、通气功能正常的吸烟组(n=122)、轻-中度慢阻肺组(n=148),比较各组肺通气功能指标、小气道功能指标及定量CT相关参数的结果,进一步分析FEV3/FVC与FEF50%pred、FEF75%pred、MMEF%pred、FEFi%pred、mMRC评分、CAT评分及定量CT测量的气道壁指标的相关性,并比较FEV3/FVC与传统临床实践中评估小气道功能的指标在判断吸烟者小气道病变的敏感度。结果1.在通气功能正常的非吸烟人群中,FEV3/FVC与年龄呈负相关(r=-0.525,P<0.001),变异系数显著低于与小气道功能相关的流速指标。2.肺通气功能正常吸烟者的FEV3/FVC显著低于健康非吸烟者,高于轻-中度慢阻肺患者。以健康非吸烟者的FEV3/FVC可信区间为界值,FEV1/FVC正常的吸烟者中有87.70%出现FEV3/FVC下降。3.FEV3/FVC与小气道功能指标FEF50%pred(r=0.737,P<0.001)、FEF75%pred(r=0.662,P<0.001)、MMEF%pred(r=0.744,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4.通气功能正常吸烟组的WA%、Pi10均显著高于通气功能正常非吸烟组。肺通气功能正常吸烟组的WA%低于轻-中度慢阻肺组。FEV3/FVC与WA%呈负相关(r=-0.440,P<0.001)。结论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已出现FEV3/FVC下降,FEV3/FVC与小气道指标FEF50、FEF75、MMEF及胸部定量CT气道指标相关,有望成为小气道病变的新的评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