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高宗在流离中继位,建立南宋王朝。与金作战十余年,与金形成实力均势,在秦桧的推动下,宋金签订和议,南宋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随后秦桧在高宗的纵容下独相十七年,力主对金和议,期间排除异己,打压主战派。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内禅。孝宗即位后,发奋图强,力图恢复,对内任用贤能,虚心纳谏是南宋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外启用主战派张浚等人北伐,与金作战互有胜负,但终其在位,未能完成北伐大业。陈俊卿就生活在这段时期,祖上世居福建莆田,深受莆田当地环境氛围的熏陶,少有大志,老成而不妄言。他一生历仕高宗、孝宗两朝,为官四十余年。绍兴八年进士及第,因不附秦桧,受到排挤;桧死后,被选为孝宗老师。孝宗即位后,先任台谏官、中书舍人、坚决弹劾以汤思退为代表的秦桧余党并主张起复忠良,后在兵部、吏部任职时,多上书奏陈练兵、屯田及选才用人之道;乾道四年擢为宰相,坚决打击近幸,荐贤良有才学之人为官。出知地方为官,仍心系国家,造福一方百姓。他娶妻聂氏,生四子五女,家风严谨,儿孙多为当世理学名家,几个女婿也是才华横溢,名重当时之人,家族名声远播乡里。淳熙十三年病逝,享年七十四岁。陈俊卿为官期间,处处以国家大事为己任,时时不忘为国建言献策,所说多切中时政要害,以正直鲠谏闻名,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因忤逆权贵而不容于官场,是当时清官的楷模。在地方为官,为政宽简,满腹爱国情怀,志在收复山河,不愧南宋一代名相。陈俊卿一生志向清远高雅,与林枅,杨万里、朱熹、林光朝等人为友,彼此感情深厚,互为师生,经常在一起探讨国事及纲常伦理。朱熹、林光朝等多是理学代表人物,理学对他执政为人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