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英二部的三位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了随堂听课,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研究了三位不同职称,不同教龄的教师在相同的教学模式和环境下——同样的课程设置,相同的教学要求,同种教材甚至学生层次都基本相同——所做出的课堂交互决策的差异性。文章通过对教师的具体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师在发生这些教学行为时所遵循的教学规则来反应教师在课堂上的交互决策的差异,并通过学生对教师交互决策的认同度来体现教师之间教学的差异。交互决策,作为教师三种决策中的一种,是指教师在给学生上课,跟学生讨论问题和辅导学生是所做出的决策。这类决策往往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因为教师通常都没有时间来考虑这些决策。教师的交互决策不等同于教学经验,同样也不等同与教学行为,是两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结合。教师的交互决策超越了教学行为。本文从开篇通过对不同教师会导致不同学生行为这个常见事情着手,提出了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不同教师之间的交互决策差异如何,学生对自己教师所做出的决策会产生何种反馈,这些差异的探讨对青年教师或期待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有何指导意义。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本文追溯了交互决策的定义,与其它两种教师决策的差别所在,影响教师教学决策的因素是什么,并且讨论了导致教师做出交互教学决策的原因为7大原因,其中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启发学生及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及促进教学管理这三项为三大主要原因。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的分析,我们得知,教师甲,乙,丙的教学重点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在各自的教学中教学交互决策不同。从学生对教师认同度分析中,我们发现尽管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度有高低之分,但在学生的心目中,自己的教师都是优秀,合格的教师。年轻的教师相对教龄长的教师而言,获得的认同度稍低。此外,学生对年青教师和经验丰富教师所做出的交互决策认同度也有差别。认同度的高低和教师教龄的长短也成正比,即,学生对教龄长的教师所做出的交互决策认同度更高。因此,青年教师可通过查找与教龄长教师之间认同度的高低来明白自身差距所在。在本文的最后,研究者对本次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局限性做出了陈述,指出了缺陷所在,并期待后续研究能完善或深化此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