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冷轧机非线性扭振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步轧制是实现超薄板带轧制的重要工艺手段,本文以异步冷轧非线性扭振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考虑传动误差、间隙和转速波动等影响因素的非线性扭振模型。通过对系统的组合共振、分岔、最大Lyapunov指数,吸引子流变特性等的研究,揭示了系统受上述因素影响的动态演化机制,为提高异步轧制板带产品质量以及抑制和控制非线性扭振提供了理论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Lagrange原理,并对异步冷轧系统进行合理简化,分别建立了考虑传动误差的非线性扭振模型与考虑间隙和转速波动的非线性扭振模型。研究了考虑传动误差的异步冷轧机非线性扭振的组合共振、分岔以及吸引子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减小一次项阻尼和增大三次项阻尼可以减小组合共振振幅,减小三次项刚度和扭矩激励幅值可以减小组合共振的调谐频率。外激励对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比系统参数的影响大;在系统参数中,阻尼比其它系统参数的影响大。2、研究了考虑间隙和转速波动的异步冷轧机非线性扭振的分岔、双参最大Lyapunov指数和吸引子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外激励扭矩和一次项刚度是影响系统运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增大外激励扭矩有利于提高在制服役系统运动的稳定性。3、通过对考虑传动误差与考虑间隙和转速波动的异步冷轧机非线性扭振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工况下,外激励扭矩都是影响系统运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不同之处在于,在系统参数中,阻尼是影响考虑传动误差的扭振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刚度是影响考虑间隙和转速波动的扭振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4、考虑异步轧制的工作特性,通过对两个工作辊在轧件的牵连耦合作用下耦合扭振的研究,表明当两工作辊处于纯粘合周期扭振时有利于提高轧件的轧制质量和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温室效应及能源危机是当前国家社会所要面临的严重问题,CO2封存及驱替煤层CH4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且该方法通常用于高温高压下的深部地层中。因此,为研究高温高压下煤体吸附CH4和CO2的特性,本文利用德国Rubotherm磁悬浮天平,采用重量法,在313.15K的恒定温度下对粒径为0.18-0.25mm的九里山三号无烟煤进行单元气体及混合气体0-15MPa的吸附实验。得到如下结论:无论是单元气还是
煤层含水性和孔隙性是煤矿瓦斯预测与瓦斯治理的重要参数,研究煤层受载含水煤样超声特征(波速和品质因子)与孔隙变化特征关系,是发展煤层含水性和孔隙性声波物探方法的基础。针对赵固二矿二1煤层不同层理方向的煤样,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结合方法,基于Wood理论,利用自制煤储层压裂模拟及物性特征试验系统,测量在常温常压条件含水煤样波速参数。之后分析受载含水煤样波速、品质因子、孔隙率特征,探讨三轴受载干燥煤样与饱
随着我国矿井开采深度的日益增大,深部储层条件下甲烷多以超临界状态存在,为研究超临界状态下煤对甲烷的吸附特性,本文基于实验室测试和理论分析的方法,选取山西大同肥煤、鹤壁贫瘦煤、焦作九里山和安阳龙山无烟煤四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为研究对象,进行煤的等温吸附实验,结合煤样孔隙结构特征,分析超临界状态下煤对甲烷的吸附特性,主要结论如下:(1)煤样的甲烷视吸附量伴随压力的增大表现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两个阶段,对于甲
我国含瓦斯煤层普遍具有“高储低压低渗”的特征,为此,一些学者提出通过水力压裂、水力割缝、预裂爆破、水力冲孔、高压脉冲水射流以及注气驱替等改造物性结构来强化瓦斯抽采的技术措施,但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波辐射作用能促使煤体温度升高及结构变化,表现出有利于瓦斯运移产出的特征,因此利用微波辐射强化瓦斯抽采是一种新的尝试。本文采用理论剖析、参数测试、数值模拟等方法探讨微波辐射下煤储层电磁
瓦斯,又叫煤层气,是高效清洁能源的同时又是温室气体,具有很高的抽采利用价值。但我国煤储层因地质条件复杂而具有低渗透性、易吸附难解吸的特点,开采难度较大。因此有效提高煤层渗透性对煤层气的安全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自制的非均相钴基活化剂活化的过硫酸铵溶液对不同煤阶的煤样进行改性处理,对改性前后煤的表面润湿性、形貌、孔隙结构、瓦斯吸附特性、增透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
煤层中由于层理、割理的存在而呈现非均质性,使得煤层具有各向异性特征。进而在煤层中采用爆破致裂技术进行增透时,不同方向上煤层致裂有效距离及渗透性具有明显差异。为探究各向异性煤层致裂有效距离及渗透性变化特征,本文以赵固二矿二1煤层煤体为研究对象,沿不同方向取芯进行煤体的抗拉、抗压强度实验分析了煤体力学各向异性特征;再根据煤体力学各向异性特征对煤层合理布孔,进行爆破致裂有效区域现场测试,以观测致裂前后煤
冷冻取芯过程中,钻头钻削煤壁导致煤芯温度升高,煤芯同时受到制冷剂的作用,导致煤芯温度发生变化,温度是影响瓦斯解吸的重要因素,瓦斯解吸量和损失量都会受到影响。首先依托自制取芯管取芯过程管壁温度测定装置,采集在不同取样深度条件下的取芯管取芯过程管壁温度变化数据,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含瓦斯煤低温冷冻取芯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不同煤芯瓦斯压力、不同取样深度、不同破坏类型煤、不同变质程度煤条件下煤芯瓦斯解吸实验,研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大量煤矿被关停成为废弃矿井,这类矿井仍蕴藏大量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其中以遗煤及瓦斯资源最具代表性。井下遗煤自煤层揭露至矿井废弃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温度不断变化,而温度又是影响煤吸附瓦斯特性的敏感指标之一。为了探求环境温度变化对遗煤吸附特性的影响,为建立废弃矿井遗煤吸附态瓦斯储量计算模型奠定基础,本文从温度对煤的孔隙结构改造和吸附性能影响两方面着手,在分析废弃矿井遗煤所处环境温度演
煤层瓦斯含量是评价和预测瓦斯储量与瓦斯涌出量的基础数据,是区域预测的主要指标,煤层瓦斯含量的准确测定与煤矿的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定点快速的取样以及取样过程中的瓦斯损失量推算是煤层瓦斯含量准确测定的关键。压风取样可以实现较长钻孔快速定点取样,其特点是煤样在压风作用下从钻头处经钻杆内部快速排出。但该方法在推算取样过程中损失瓦斯量时,依旧采用常压环境下颗粒煤瓦斯解吸规律,其合理性值得商榷。为了获得压风取样
CO2爆破作为一种新型的煤层增透技术,因其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等优点,常应用于低透气性煤层压裂造缝。本文以实验室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结合的研究方法,对CO2爆破增透机理及煤层孔网布置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自制的爆破实验装置来探究液态CO2爆破系统的压力响应特性,获取了爆破管内CO2的压力与时间关系曲线,基于热力学和气体动力学理论对压力时程曲线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建立了气动冲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