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体外循环(CPB)经过将近60年的发展,在设备和技术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CPB技术、心肌保护措施和心脏外科手术技巧不断完善与提高,心内直视手术的并发症和病死率逐步下降,然而肺损伤仍是心脏体外循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CPB的肺损伤机制非常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与全身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在探讨损伤机制的同时,如何预防和减轻CPB相关性肺损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抗胆碱药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已在动物模型上得到证实,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然而由于常规的抗胆碱药对受体没有选择性,在防治肺损伤的同时也有提高心率等副作用,而这将不利于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盐酸戊已喹醚是一种新型的抗胆碱药,具有选择性Ml、M3受体拮抗作用,它具有常规抗胆碱类药物的防治肺损伤的作用,却没有因阻断心脏M2受体引起心率增快等副作用。目的:本文通过42例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长托宁组和对照组CPB术后肺部指标的比较,来探讨长托宁在CPB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42例择期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⑴长托宁组(B):转机前在预充液中加入长托宁3 mg;⑵对照组(A):转机前在预充夜中加入等容量生理盐水。以①术后1h胸部X线片,②手术开始、术毕及术后Ih,6h,24h肺泡氧和指数(OI)(OI=PaO2/FiO2),③手术开始及术毕时动脉血乳酸含量(BL);④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小时胸部X片比较,长托宁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手术开始时两组氧和指数未见明显异常,p>0.05,手术结束时、手术结束后1h、6h、24h时,长托宁组氧和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开始时两组乳酸含量未见明显异常,p>0.05;手术结束时长托宁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长托宁组的呼吸机应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长托宁能改善CPB术后肺部氧和、降低术后血中乳酸的含量、缩短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说明长托宁对CPB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