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林外史》作为科举士子的群像图,里面既有庄绍光、虞育德、迟衡山、杜少卿、沈琼枝及四奇人这样的真儒,他们在丑态百出的小说中是一道恬淡自然的风景线,是作者苦心塑造的道德典范。也有二进和鲁翰林这样,一心扑在八股上,老实本分的举子,他们已被八股这根线困住了手脚甚至思想,一举一动显得那么笨拙可笑,同时又透着可悲可怜。梅玖是混迹于士人中的小喽罗,荒废学业外加厚颜无耻的吹嘘;王惠傲慢自大、自私自利、胆小怕事;张静斋巴结逢迎、草菅人命;严贡生更是为害乡里、六亲不认。这些人为官者是百姓的灾难,处乡者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幸,他们败坏了士风、学风、乡风。三次集会中的假士为求名,为了博得名士风流的雅号,在科场失利的情况下转而效仿名士,用名士的光环为自己铺路。总之,这些人都是些欺世盗名的假士。真士和假士在小说中向我们道出了社会的现状,以及他们的生存困境和形成原因。 本论文主要包括四部分:士与士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流变,《儒林外史》中的真士,《儒林外史》中的假士,社会现实、士人现状和士文化的反思。第一章写士与士文化的起源和在历史发展中的流变,尝试从士与士文化的源头说起,把整个士与士文化的历史尽量完整展示出来,以便于明白他们的来龙去脉。第二章回归作品,先写小说中作者着力塑造的正面形象,也正是他的精神寄托所在——真士,这其中又可按人物寄托的不同理想分为真儒、狂士和理想士几种类型,并对这些不同类型做了详细了人物形象分析。第三章写与第二章完全对立的另一群体—假士,并把它们分为政治与名利的木偶,害群之马,附庸风雅、贻笑大方和沽名钓誉的假名士群体三个阵营,并对他们加以分门别类的分析,揭示这些人暗藏的肮脏目的,批判他们的可恶行径。最后第四章分两节详细论述社会现实的反思与士人现状和士文化的反思,找到假士堕落退化和真士沉寂碰壁的原因,再反观他们的生活现状,揭示《儒林外史》中士与士文化衰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