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夫塞特炉炼铅法是目前新型直接炼铅工艺。备料环节作为整个基夫塞特炉炼铅系统的初始阶段,保持铅精矿的干燥性及其输送稳定性是整个炼铅工艺流程的重要保障。为此,本文对散状物料输送系统的输送与贮存问题展开研究,为实现备料阶段的物料稳定输送及保证生产连续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根据原料所处的输送环境,搭建测定铅精矿吸湿性的实验装置,研究了1mm以下四组不同粒径的铅精矿物料在不同温湿度下的吸湿性规律。结果表明:铅精矿平衡吸湿率的变化范围在0.045%~0.717%之间。当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95%时粒径小于0.075mm的铅精矿物料的平衡吸湿率最大,为0.717%,且吸湿性主要发生在前5h内,在24h后达到平衡状态。铅精矿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在55%-58%之间,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粒径的减小而减小。以基夫赛特炉炼铅输送系统为研究对象,搭建物料输送模型实验平台,采取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粒径下给料量与皮带速度、堆积宽度之间的输送能力匹配关系以及带速的允许变化范围。结果表明:不同粒径下,堆积宽度B、动堆积系数α以及动堆积角β均随着带速v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比例减小。在质量流量为30t/h下,粒径在0.425-0.85mm之间的铅精矿物料不出现撒料时临界最小带速为最大,其值为0.219m/s;而粒径在0.212-0.425mm及粒径小于1mm的混合粒径的临界最小带速分别为0.178m/s和0.139m/s。基于颗粒离散元软件,对不同料仓出口尺寸及改流体对料仓内颗粒流动形态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料仓的卸料过程分为流动开始的加速期和质量流率随料位降低不断减小的的流动期。随着料仓出口尺寸的增大,料仓内的颗粒流形趋于整体流。料仓垂直段的壁面应力随料层深度增加呈逐渐增大,在料仓锥部以下的应力不断减小,在垂直壁与锥体交界处受到的应力将出现最大值。加入改流体能有效消除壁面附近的粘滞区,避免料仓出口出现结拱情况,改善料仓内颗粒中心流情况。图48幅,表16个,参考文献8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