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某油田注聚井堵塞机理及氧化解堵体系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i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上油田自2003年开始逐步开展聚合物驱技术的现场试验测试和扩大工业试验以来,聚合物驱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的效果。然而,随着时间的增加聚合物溶液的注入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导致注聚合物井堵塞问题日益加重。因此研制针对海上注聚油田的高性能解堵剂势在必行。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渤海某代表性油田的注聚井堵塞物的成分,还分析了堵塞原因,其中包括聚合物堵塞、粘土矿物堵塞、含硫和铁的沉淀物堵塞、碳酸盐堵塞以及油污堵塞、聚合物与固体颗粒以及油污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堵塞;然后根据堵塞原因筛选了基础解堵配方:1%的氧化剂CN-1和4%HCl+3%HF的强酸液;前者是胶囊化固态氧化剂,有利于运输,安全性高,降解聚合物效果好,适合于海上油田施工;后者对堵塞矿物具有很强的溶蚀性,因此可大大降低矿物颗粒对地层的堵塞;岩心流动实验表明氧化剂和酸液共同作用时解堵效果远好于只用氧化剂或只用酸液。在基础配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解堵剂的性能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缓释、除硫、乳化以及岩心流动实验。利用交替注入聚合物溶液、堵塞矿物和渤海稠油的方法来模拟实际注聚地层的堵塞情况,在此种条件下,优化了基础配方,加入了表面活性剂、延展剂还可以继续大幅度提高解堵效果。最后优化出的氧化解堵剂体系分为两部分:一是CN-1+0.4%延展剂+0.3%OP-10+0.2%EDTA,作为解堵剂JD-1;二是4%HCl+3%HF+0.3%OP-10+0.2%缓蚀剂2+0.2%EDTA,作为解堵剂JD-2;利用双液法进行岩心流动实验,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可达91.5%。对氧化剂CN-1以及氧化解堵体系JD-1+JD-2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且JD-1+JD-2的效果更优于CN-1。
其他文献
中国陆相泥页岩储层现已成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的重点和难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四段(E1F4)泥页岩孔隙结构类型复杂,且其复杂的孔隙结构空间使得泥页岩储层的测井响
目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AIDS),是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后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自首次发现艾滋病30多年以来,HIV已经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