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7年中国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及其预测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r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ies,RTIs)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通过对1990-2017年中国RTIs死亡率数据的描述和定量分析,了解中国RTIs的死亡率变化趋势。利用中国RTIs死亡数据拟合年龄-时期-队列模型、Smeed’s模型、Borsos’s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中国RTIs死亡趋势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估ARIMA模型、分数多项式与自然立方样条回归模型在RTIs死亡率中的预测效用,为相关部门制定RTIs的防控策略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整理1990-2017年中国RTIs的死亡相关数据。主要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1)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模型,对我国1990-2017年不同性别和道路不同使用者的RTIs整体死亡趋势进行研究,并估计其趋势变化的年度百分比变化和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及其95%可信区间。(2)描述1990-2017年中国不同性别RTIs死亡率的年龄、时期和队列趋势,并采用内生因子法算法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估年龄、时期与队列对RTIs死亡率的独立影响;(3)运用Smeed’s模型和Borsos’s模型,分析1996-2107年间中国RTIs死亡率随机动化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这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4)运用全局自相关和热点分析,从空间层面上描述1996-2017年中国RTIs死亡的空间分布;(5)对1990-2017年中国不同性别RTIs标化死亡率数据构建ARIMA模型、分数多项式和自然立方样条回归模型,并利用成功构建的模型对中国2018-2022年不同性别RTIs年龄标化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1)在1990-2017年间,中国RTIs年龄标化死亡率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峰值在2000年,2011年之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Joinpoint结果显示,全人群RTIs死亡率有三段有意义的趋势变化:1990-2000、2000-2011和2011-2017年,1990-2000年间死亡率的以每年1.3%的速度上升,2000-2011和2011-2017年间分别以每年1.6%和2.9%的速度下降。1990-2017年间,男性RTIs的死亡率一直明显高于女性。中国男性RTIs死亡率有意义的变化趋势与全人群一致,趋势分段也是1990-2000、2000-2011年和2011-2017年。1990-2000年死亡率以每年1.5%的速度上升,2011-2017年,1990-2000年间分别以每年1.4%和2.9%的速度下降。在1990-2017年间,中国女性RTIs的标化死亡率经历了4段有意义的趋势变化。1990-1996年死亡率以每年1.5%的速度上升,2001-2007、2010-2015和2015-2017年间分别以每年2.5%、2.5%和4.8%的速度下降。道路不同使用者的RTIs死亡率在全人群、男性和女性的趋势大体一致,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不同类型道路使用者中,行人RTIs死亡率均是最高,其后在男性中依次是摩托车、机动车、自行车和其他;而在全人群与女性中依次是机动车、摩托车、自行车和其他。此外,1990-2017年间,骑自行车人的RTIs死亡率是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上升的,其余类型均是下降的。(2)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国不同性别RTIs死亡率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在90-94岁组达到最高;总体死亡率随出生年代呈现下降趋势。采用内生因子算法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解1990-2017年中国不同性别RTIs死亡率的年龄、时期与队列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变化,男性与女性RTIs的死亡风险的趋势变化大致相同。RTIs死亡率随年龄增加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随队列增加则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此外,消除年龄与队列两个因素的影响后,时期效应增加了男性RTIs的死亡风险,而降低了女性RTIs的死亡风险。男性与女性RTIs死亡风险的队列效应趋势基本一致,出生在1953-1957的人均有着最高的死亡风险,当消除年龄与时期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后,男性与女性RTIs的死亡率的队列效应较之前均有所升高。(3)机动化水平随着人均GDP上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1996到2017年,随着机动化水平的升高,十万车死亡率则逐渐下降,十万人死亡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整个观察期内,十万车死亡率和十万人死亡率整体分别下降了91.28%和23.77%,十万车死亡率降速度更快。随着机动化率的升高,RTIs死亡率的Smeed’s曲线和Borsos’s曲线均呈现下降趋势,但Borsos’s曲线更贴近死亡率观察值,因此Borsos’s模型能更好的拟合中国RTIs的死亡数据。(4)1996年中国RTIs死亡率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新疆、西藏、等地,以及沿海的浙江和江苏等地。与1996相比,2017年以上地区RTIs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湖北、贵州和吉林等地成为RTIs高发地区。2007-2017年间RTIs的死亡率下降明显快于1996-2006年。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中国RTIs死亡率是空间随机分布,无聚类或离散趋势。热点分析结果显示RTIs热点区域与1996-2017年空间死亡率变化相似。(5)对1990-2017年中国不同性别的RTIs标化死亡率数据建立ARIMA模型、分数多项式与自然立方样条回归模型。经过对男性与女性RTIs死亡率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和随机性检验后,终止ARIMA预测模型。因此建立FP(-1-1)和NCS回归模型,拟合中国男性与女性RTIs死亡率,并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价,确定NCS回归模型为最优模型。根据NCS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未来五年中国男性与女性RTIs死亡率依旧会持续下降,男女差距可能会缩小。依照现在的下降速度,中国可能无法完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至2020年RTIs死亡数减少一半的目标。结论:(1)在1990-2017年间,我国RTIs死亡率水平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男性高于女性人群。行人、骑自行车和骑摩托车的人是RTIs的弱势人群。(2)当消除时期与队列因素影响后,中国男性与女性在15-29岁和60岁以上年龄组的RTIs死亡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当消除年龄与队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后,时期效应增加了男性RTIs的死亡风险,降低了女性的RTIs的死亡风险。当消除年龄与时期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后,队列效应增加了男性女性的RTIs的死亡风险。(3)随着经济与机动化水平升高,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Borsos’s模型的拟合RTIs死亡的效果更好。(4)中国RTIs死亡率空间上是随机分布的,且不可忽视湖北、贵州和吉林等非高发地区RTIs的防控。(5)未来五年中国RTIs死亡率会持续下降,男女差距进一步缩小,但中国可能无法完成来联合国至2020年RTIs死亡人数减少一半的目标。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或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是所有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有大量证据表明:自噬对肝脏的抗纤维化过程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Micro RNAs和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都被证明高度参与了肝纤维化病理生理和自噬的调控过程。本研究拟阐明miR-125a/VDR轴在调控肝细胞自噬流,肝细胞损伤和肝纤维化中的作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分子水平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显示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体现在:胆碱能神经的退化和记忆力逐渐丧失。AD的最突出的两种组织病理学生物标志物包括以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1-42,Aβ1-42)为主的聚合物形成的细胞外异常聚集的淀粉样斑块,以及由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质形成的细胞内的神经纤维缠结(
传统史学将英国宗教改革塑造成一场“进步运动”,不过随着20世纪80年代修正史学的兴起,修正史学家对英国宗教改革的“进步性”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修正。无论传统史学还是修正史学,当代的历史学家都提倡“来自下层的历史”,研究普通民众的宗教状态,关注点放在民间和基层的史料,如主教巡察记录和遗嘱等。在这些“来自下层的”史料中,很多学者在英国宗教改革中发现了青年的身影,开始探讨青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不过由于这
19世纪40年代,传统中国与早已走上成熟现代化道路的西方以鸦片战争的剧烈形式接触,先进的中国人初步意识到中国落后于世界的现实,此后中国人开始了探索现代化的步伐,现代化思想由洋务运动中的器物层次转到制度层次,并在新文化运动中转到文化层次,而现代化的手段也由改良转到革命,现代化的推动群体由自上而下的传统封建政府转变为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政党组织,中国传统社会被一步步的破坏掉,统一有力的现代国家却迟迟
背景阿尔兹海默症(AD)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缺失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征。近10年间AD药物的研发,如小分子药物和免疫疗法等因疗效不佳或不可接受的毒性而仅0.4%临床试验药经过FDA批准上市[1-4]。目前市场上尚仍无治疗AD的特效药。药物研发如此高的失败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D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所有针对现有发病机制的靶向药物均以失败告终,例如Aβ抗体。研究表明突触NMD
随着纳米科学、柔性电子学及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柔性可穿戴传感因具有高柔韧性、便携、能适应非平面特殊环境等特点,在人体健康、环境监测、能量储备及仿生传感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用于检测人体生理活动产生的物理信号(如心率、体温、血压)的可穿戴物理传感设备大量涌现,柔性化学传感器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并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人体健康状况动态监测。其中,柔性电化学传感器在致力于检测特定的化学成分上卓有成效,
道家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其影响力早已辐射到中国以外的其他东亚各国,因此,以东亚思想文化史的广阔视角观照道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是有必要且有意义的。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中的一个重要区域,自古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中道家思想对其思想文化的形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近代,道家思想依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道家思想对日本近代思想文化影响的一个具体表现,本文围绕其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考察在东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的远东政策几经调整,最终向抑日援华的方向转变,对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主要远东国家以及整个远东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远东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其中一个经常被忽视的因素是美国对中日战争的认知问题。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为代表的美国主流报刊记录并报道了这期间的中日战争等一系列远东冲突,在观点上报刊大致分为孤立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的容纳能力和承载已经超负荷,甚至有可能发展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必然要进行环境治理。由于环境的外部性问题、产权不清晰、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政府应当运用激励和约束工具予以有效干预,以促进清洁生产、低碳消费、绿色发展。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中都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财
《反分裂国家法》从2005年施行至今,在反分裂国家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作用。尽管如此,仍有一系列关于《反分裂国家法》在实施中的问题,在理论上没有获得周延的解释,在实践中也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无论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过去阶段,还是当下及未来阶段,《反分裂国家法》都在两岸关系的调整和发展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基于此,本文以《反分裂国家法》的实施为研究对象,从《反分裂国家法》实施的问题意识着手,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