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年初,由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改编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上映,这部仅用五天时间拍摄成本3000万的电影获得近7亿的票房成绩,引起媒体人的巨大争议,有观点甚至认为《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不过是电视节目的影院版本,但无论如何,这场由电视真人秀节目改编而成的“真人秀”版电影,将人们对“真人秀”的注意力从电视转移到了电影,电影中存在的“真人秀”又被关注起来。其实,真人秀在电影中早已有之,它的基本手段融合了历史上电影与电视的一些表现方式和理念,本文中所论述真人秀在电影中的运用,其讨论的是电影中的真人秀电视文化,电影里的主人公是以电视人的身份出现,整个电影的剧情是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呈现,展现出电视节目的策划、宗旨定位、形式特点等完整的制作机制,更重要的是电影里对电视观众的表现,电视真人秀的基本特征被放大呈现,展现出电影对真人秀的深刻思考,包含了电影人对电视文化的认知。从真人秀在电影中的表现历史看,1987年美国电影《威龙猛将》成为较早触及这一题材的电影,1998年上映的电影《楚门的世界》更是直接触发了电视人对真人秀的关注。两年后,荷兰播出的真人秀节目《老大哥》在全球掀起了一场“电视真人秀热潮”,美国、德国等国家纷纷效仿,取得了巨大的收视成绩。本文在真人秀在电影中的研究,既考虑到宏观又兼顾到细节,将通过对真人秀发展脉络的梳理,对其基本要素、文化解读、观念深化和转变等进行多角度探讨,思考其背后的电视与电影文化艺术价值。本文第一部分引言中将介绍有关电影中真人秀的研究背景,并对相关研究状况做出说明。第二部分将重点剖析“真人秀”,主要梳理真人秀发展的历史轨迹,勾勒出真人秀基本特性的来源,指出真人秀所包含的基本要素。第三部分以美国电影为例讨论电影中出现的真人秀,对美国电影中出现的“真人秀”作简要的介绍,并从拟像、凝视、消费文化等角度探讨真人秀在这些电影里的深化。第四部分探讨了真人秀在美国电影中观念的转变和面临的处境,指出随着真人秀在美国电影中逐渐走向娱乐化,与电视同谋的潮流。最后分析了美国电影中真人秀运用的不足,主要涉及同质化、娱乐化、影片的文化价值与纪实性等。第五部分重点对电影中的真人秀进行文本叙事和视觉审美的思考,分析了真人秀在电影中的文本叙事进程和消费主义对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