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高,该骨折病例逐年增多。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首选的治疗方法。动力髋螺钉(DHS)是常用的内固定物,内固定物能否一次准确置入股骨颈的中央部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在股骨近端外侧选择正确的入钉点即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定位点的确定又是准确置入内固定物的首要的最关键步骤。以往该入钉点的确定方法缺乏个体化和精确性,在临床实际应用时指导性不强,目前,在国内外文献中未见关于如何个体化准确测定该定位点的研究报告。本研究观测了80根成人股骨标本近端的解剖学特征,阐述了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定位点的定位方法,为手术时准确置入内固定物提供参考。
目的:研究成人股骨标本近端的解剖学特征,通过简单的测量确定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定位点的个体化准确的定位方法,为手术时准确置入内固定物提供参考。
材料:成人干燥股骨标本80根(不分性别,标本完整)采用普通放射摄影的方法进行研究。使用R-500 GE Hualun X线摄影机、柯达M7B-E自动洗片机。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细钢丝,小钢珠。使用钢直尺进行画线。
方法:
1.X-光片测量:在80根完整的成人干燥股骨标本上用钢直尺辅助画出股骨颈前表面的顺股骨颈方向的中央线及股骨近端外侧面纵向中央线,并标记出该两条中央线的交点。该交点作为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的定位点。分别在作出标记出80根股骨标本的定位点处粘一个小钢珠并用细钢丝在股骨颈中部紧贴骨质环绕一周,然后顺股骨颈方向拍X光片,观察小钢珠是否位于钢丝圈的中心。每一例股骨标本拍照条件为50kv,4mAs。钢珠直径3.16mm。对于每一例标本摄片由作者和一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读片,测定并用墨水笔标记出钢丝圈的中心点,测量小钢珠显影点中心与标记出的钢丝圈的中心点的间距,并记录小钢珠显影点中心位于钢丝圈中心处的标本数量。
2.游标卡尺测量:测量全部骨骼标本股骨近端斜坡顶点与该定位点的直线距离及斜坡顶点以下1.0cm,2.0cm.3.0cm处的股骨外侧面的前后直线距离。股骨近端斜坡顶点与该定位点的直线距离以A表示,斜坡顶点以下1.0cm,2.0cm.3.0cm处的股骨外侧面的前后直线距离分别以B,C,D表示。对于每一例标本的测量由作者和一名本科医师分别进行,并制表分别记录测量数据,计算均数及标准差。
3.结果判断:游标卡尺测量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以测量的钢珠圆心距离铁丝圈圆心的直线距离≤3mm即可判定为小钢珠位于铁丝圈的中心。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数据特征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卡方分割检验等方法,以P<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结果:
1.X光片上小钢珠显影点中心与标记出的铁丝圈的中心点的相对位置:小钢珠投影点位于中心的比例为85%,这表明股骨颈前表面的顺股骨颈方向的中央线及股骨近端外侧面纵向中央线的交点可作为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定位点。
2.游标卡尺测量结果:股骨近端斜坡顶点与该定位点的直线距离A与斜坡顶点以下1.0cm、2.0cm、3.0cm处的股骨外侧面的前后直线距离B、C、D、B、D的均数值与A比较差异显著(P<0.05),C与A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股骨近端斜坡顶点与该定位点的直线距离与斜坡顶点以下2.0cm.处的股骨外侧面的前后直线距离基本相等。
结论: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定位点的个体化准确的定位方法为:在股骨近端外侧面纵向中央线上从斜坡顶点向下延续一与斜坡顶点以下2.0cm处的股骨外侧面的前后直线距离相等长度确定一点,该点即为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的定位点。本方法简单实用,对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手术对病人的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对手术人员的辐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