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sqm_crs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实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课程实施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实际中发生了什么,以及哪些因素影响实施的过程。课程实施的研究一方面要看课程方案中哪些东西在实际中执行了;另一方面也要看在执行的过程中实施者做了哪些调整。本研究对于西北民族地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所关注的不是课程实施的途径、方式、原则及规范之类,而是课程在其实施过程中的命运。在这里,课程本身的概念当再显其价值所在。即:既然课程是一套法定教育知识文本,那么,无论是课程授受也好,课程评价也好,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课程实施都是对于课程文本的解读过程。作为一种对“课程实施”的研究,本研究所关注的是既有的“课程事实”。这里所说的“课程事实”包含现有课程中的“价值事实”和“客观事实”。所谓“价值事实”是指现有课程中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目的、追求等主观性成分。而课程中那些不带主观性的、具有客观实在性的成分则是“客观事实”。这里所说的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同样包括两种类型,即“价值性研究”和“事实性研究”。所谓“价值性研究”是指研究者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主观意向为基点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新课程的“课程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事实性研究”则是指对新课程在西北民族地区的“课程事实”进行实证的描述、解释或预测。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主要概念界定。首先对“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内涵做出如下描述性规定:第一,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应当立足于区域内各民族特定的文化资源;第二,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应当为区域内民族成员的未来生活与生产打下基础;第三,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应当为受教育者有效地融入其所处的民族社会打下基础。第二部分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及特点。主要阐述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基础教育改革与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异同点,即共性和个性,突出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第三部分为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背景及目标要求。阐述了西北民族地区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性。反思我国民族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最关键的就是没有将学校教育之“根”植于民族文化之“土壤”中。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开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有其政策依据及实践基础。第四部分从理论基础,研究问题,研究架构,研究方法,样本地区、学校和个案对象的选定,问卷收集等六个方面对本研究的研究设计进行描写。本研究是建立在教育人类学、课程实施理论、地方性知识与普适性知识等理论基础上的;研究问题涉及民族地区教师与学生,是如何在其社会角色及群落文化的影响下,以及在特定文化地域背景下对原有教育知识加以理解、接受、重构或拒斥的,法定的课程文本是如何被转换成,实际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化过程的“课堂文化”,揭示出在民族地区,各种有关的社会角色扮演者(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家长、学生)对新课程文本是如何加以评价的;研究方法上,本研究综合解释人类学理论范式和结构二重性理论框架,运用文化唯物论的主客位研究方法,并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历史与现状,探讨其中所包含的若干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具体运用课堂观察和半结构访谈等数据采集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比较的方法;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族中学和拉卜楞藏民小学为个案,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第五部分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发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其中,对“影响西北民族地区新课程实施的政策原因”部分,用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再生产理论”,麦克·扬的“知识与控制理论,”哈耶克(Hayek)“义务教育的理论”及“自由与民主理论”进行学理思辨。第六部分为对策与建议。研究表明:(一)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全面完整的改革蓝图,无论是研究成果的数量、质量,还是研究人员的结构和素质等,还只是“课程论”的初始阶段。为此,我们迫切需要寻找民族地区新课程实施的合理基础。(二)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才能符合民族地区成员生活的实际,真正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要抓两件事:一是师资,二是课程。民族基础教育课程,不是国家课程的演绎,而是一种自我构建。因此,必须明确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向。(三)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事情,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各项行政措施的到位。基于西北民族地区课程实施的现状与问题,我们提出建立规范化的教育投入机制,加大对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四)任何一次课程改革,如果没有大多数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这意味着改革者们应该更多地理解、尊重教师,理解尊重教师已有的理念与行动方式,理解教师的生存境遇,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或集中到教师身上,不把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弊端完全归结于教师的理念与实践,从而尽可能地赢得教师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所以,民族地区的课程改革,除了要有适合民族地区师生心理、体现民族地区文化的课程外,还要有一支过硬的师资。因此,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西北民族地区教师培训成为新课程在民族地区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五)当民族教育问题被缩减为硬件设施的改造与读书机会的保障时,我们应有的,对民族教育问题的整体思考与深层把握便被遮蔽。因此,需要加快对西北民族地区各项制度的重建步伐,其中包括政策层面、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制度。第七部分为结语:展望未来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状况。
其他文献
在苏轼被贬谪的岁月里,佛禅思想成为其逆境中的策杖。佛教的性空说使其能够抚平内心挫伤,排遣世事烦扰,经受住政治上的巨大挫折和生活中的磨难;禅宗的心性说使其能超越现实矛
PZT基多元系压电陶瓷在三方相含量与四方相含量相等的准同型相界处(MPB)具有极为优异的压电性能。文章采用拉曼散射方法研究了0.5PZN-0.5PZT陶瓷体系中三方-四方相共存与弥散相
本文认为《猫城记》不仅是一个噩梦,背后还潜藏着老舍的乌托邦思想,即以欧洲文化来改造中国。然而乌托邦作为一种虚幻的存在,与现实存在着距离,老舍在认识到这种距离后乌托邦
目的 :比较非洛地平缓释片、比索洛尔和培哚普利对 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 ,单盲和平行对照的方法 ,运用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之。结果 :3种药均能
1病例报告患者,女,29岁,因前额出现男性型斑秃,于2006年2月9日开始在医生指导下在患处涂抹达菲欣(2%米诺地尔溶液.山西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12002),每次1ml,一天1次。3月初,患者
忠诚是军人的根本政治要求,忠诚于党是当代革命军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当代革命军人应努力践行忠诚于党的价值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的誓言。
<正>与其搏杀于一亩三分地,不如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全国公关市场,北京已成红海,难有突破增长;上海广州爆发在即,将成为各大公关公司必争之地;而大量的二线城市,是一个长尾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213所中等职业学校学
介绍了一种主要适用于大蒜茎果与皮渣分离的、新型实用的皮果清洗分离机,着重论述了该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该机可节约用水、减少污染,适于中、小型食品厂多品种、小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