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濮卫-文留地区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ke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濮凹陷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业已进入中后期,其勘探难度日趋增大。多年的勘探开发研究业已展示其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数量众多且交错分布,储层砂体非均质性强,造成各层段油气分布特征各异,这极大增加了后续油气勘探工用的难度。针对研究区的这种情况,我们拟选择东濮凹陷的文留地区和濮卫地区为主要研究靶区,充分吸收前人有关石油地质的研究成果,系统剖析靶区各层段原油分子组成、特别是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以期揭示原油不同成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成熟度变化规律。进而深入探讨研究区油气富聚规律,为油气的深入勘探提供地球化学依据。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1)研究区油样的保存条件较好,无明显微生物次生蚀变作用。油源沉积环境具有还原性较强的特征,为水体分层、高盐度的咸湖相沉积。总体来看最高演化成熟度尚未达到生油主峰阶段。(2)基于原油类型及成熟度分布来看,濮卫-文留地区致少汇聚了两期次原油:Ⅰ类为早期原油,成熟度相对较低,分布在文留及户部寨地区;Ⅱ类为晚期原油,成熟度相对较高,分布在濮城和卫城地区。晚期成熟度较高原油有向南运移的特征,且与早期原油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合。而文留东部地区缺乏晚期较高成熟度原油的汇入。其中卫城地区卫79-7井的原油成熟度最高,附近应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可以作为未来的一个的勘探方向。(3)濮卫、文留地区储层横向连通性较好,钻井沿线应该均有油气分布。文留地区储层纵向连通性较好,盖层位于沙二下亚段之上;濮卫地区存在两个区域性盖层,分别在沙二下亚段之上、沙二下与沙三下亚段之间,阻挡了沙二下与沙三下亚段之间的油气运移,盖层下方的油气最为富集,是很好的勘探方向。(4)通过对文留地区文101井区附近的文古2井进行地化特征的研究,明确文古2井的油源与研究区原油的油源都不相同,未对附近文101井区的油气产生影响,说明文古2井的油气充注量不足或是与文101井区间存在构造遮挡不宜作为一个很好的油气勘探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与日俱增,常规油气产量增长缓慢、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非常规油气资源领域的页岩油气已成为石油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冀中坳陷饶阳凹陷古近系沙一下亚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场域,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社会的流动性增强,城市社区中出现了许多外来人口,他们也是社区的主人,是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但是在现实生活却常常被排斥在社区治理体系之外,参与社区治理的状况很不理想,严重阻碍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促进外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层赋存条件复杂,随着科技发展,开采条件简单的煤层日益减少,目前的开采对象多为开采条件较复杂的煤层,其中有较大部分为近距离煤层开采。近距离煤层多采用下行开采,此开采方式一般把上部煤层的底板作为下部煤层回采时的顶板,这样上部煤层回采后会对下部煤层的围岩状态产生极大影响。受两层煤的层间岩层距离和煤层倾角的影响,上部煤层开采后其底板强度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且上部工作面遗留煤柱会在下部煤
冰云主要是由不同类型的冰晶组成。云中冰晶粒子的不同形状会极大地影响冰晶粒子的单次散射特性,而粒子的单散射特性在云遥感和地球大气辐射收支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诊断技术和多学科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不断改进,生存率的提高仍不令人满意,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
南北地震带位于青藏块体、鄂尔多斯块体、华南块体、滇缅块体的交汇区,分隔中国大陆的东部与西部,区域内部发育多条大型断裂,强震频发。本文研究区域为南北地震带北段(海原断
在寒冷地区,由于气候原因,项目建成后混凝土常期处于冻融环境中,使得混凝土的寿命以及安全性大大降低。近年来,在混凝土中加入相变材料,增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利用微胶囊相变材料(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m PCMs)等质量代替砂,制备m PCMs掺量分别为0%、5%、7.5%、10%、15%、17.5%、20%的m PCM
背景:脑卒中后常发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 TBS)是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的一种特殊范式,能以较短的干预时间和较低的刺激强度明显提高皮质兴奋性,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因其标准化的可重复性和可行性,被广泛用于临床和科研中。曲池、合谷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 SAR)作为一种新型大地测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其精度高、范围广、全天候监测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
明晰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是晶体、超分子等材料的设计与开发的关键。对于分子晶体来说,不仅需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有透彻的理解,而且还需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具有特定性能的组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