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铁蛋白(Lactoferrin, LF),在牛乳中主要存在于牛乳清蛋白中。LF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寄生虫、抗肿瘤和调节免疫功能等。但因LF含量低,且在牛乳中与带负电荷的酪蛋白胶体(Casein micelles, CM)相互作用,形成大的LF与酪蛋白胶体复合物(LF-CM),使乳清中游离LF含量降低,导致分离提取LF的得率低。本研究以新鲜牛奶为原料,通过酶联免疫方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s, ELISA)测定样品中LF的含量,再通过调节体系pH、离子强度和温度,确定促进LF从LF-CM中释放的最佳条件;通过激光衍射技术考察LF-CM在不同条件下的粒度变化情况;并进一步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Isothermal TitrationCalorimetry, ITC)考察了LF与不同形式的酪蛋白分子(a-casein(ACN),β-casein(BCN),κ-casein(KCN))相互结合的热力学参数。本课题以新鲜牛乳为原料,4℃,6000r/min,离心15min,制得脱脂乳,进一步优化采用ELISA方法测定LF浓度时的最佳浓度范围,当LF溶液浓度稀释到90.80μg/L时,测定LF总浓度最准确,为8.91mg/mL,是理论值的98.13%。ELISA方法检测到LF在牛乳酪蛋白沉淀复溶液中的存在,同时,采用SDS-PAGE的方法进一步证实了LF在牛乳中的不同分布形式。通过直接干燥法,测定发现酪蛋白沉淀中残留的游离LF含量小于酪蛋白沉淀中所结合的LF含量,进一步表明LF与CM胶体间存在相互作用。同时也表明ELISA方法只能检测游离LF的含量。通过调节脱脂乳的pH、离子强度和温度,采用ELISA方法测定LF的含量,得出实验中促进LF从LF-CM复合物中释放的最优参数为:pH6.4、NaCl300mmol/L、温度35℃,此时LF得到最大程度的的释放,达到48.18mg/L。不同处理条件下牛乳粒径分布表明,酪蛋白溶液经过pH6.4、NaCl300mmol/L及温度35℃处理后,粒径变小,表明在此条件下,LF从LF-CM胶体复合物中释放出来,胶体复合物粒径减小。pH为4.6时,因酪蛋白沉降,溶解在溶液中的可溶酪蛋白很少,酪蛋白粒径变小,为1.26μm;当4.6<pH <5.6,溶液中可溶性酪蛋白分子增多,酪蛋白颗粒直径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pH5.6时达到3.17μm。当pH>6.6,酪蛋白因静电斥力大而稳定性下降,使酪蛋白单分子逐渐解离,粒径变小。在6.6~8.6之间,粒径分布呈现小颗粒体积分数增多,大颗粒体积分数减少,为2.52μm。NaCl浓度的添加,酪蛋白溶液呈现出大颗粒所占体积百分比提高,小颗粒体积百分比降低,大小颗粒的粒径分别是3.56μm和20.00μm。采用ITC法来研究LF与ACN、BCN及KCN间的相互作用知, LF与3种酪蛋白单体在25℃下均能自发进行反应。根据亲和力不同知,1分子LF上有2个ACN结合位点,3个BCN结合位点,3个KCN结合位点。本课题通过研究牛乳中LF与CM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LF与不同酪蛋白分子间结合位点数、结合焓和结合熵等热力学参数,进一步阐述了LF与酪蛋白相互作用机制,为一种新型的LF工业化生产技术开发奠定了一定的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