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日常身体活动的时间减少,疾病模式变成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医疗保健开支上也大大增加。近年来,有关身体活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身体活动对身心健康与疾病预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身体活动经济收益性,在国内尚未得到很多关注。根据最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天津市成年人尤其是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总人数及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截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天津市中老年人达到470万人,占天津市总人口的36.3%,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了200万人,增长幅度为74.1%[1]。2017年天津市居民人均卫生总费用为5554.3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83.83元,居民的疾病负担巨大[2]。随着中老年人人口数量和比例的增加这一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随着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百姓的健身需求和高质量生活需求日益增强,进一步树立“治未病”的健康生活价值观念,促进百姓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尤为关键。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在系统梳理身体活动和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以及身体活动的经济收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对天津市中老年人的身体活动水平状况、身体活动与慢性病之间的关联进行调查与分析,对天津市中老年人身体活动对身心健康的保护作用以及身体活动经济收益性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通过相关研究促进天津市中老年人不断提升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意识,提升健康自我管理的能力,成为身体活动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和受益者,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并进一步鼓励资源有限的政策制定者优先考虑身体活动战略并对其进行投资,为制定身体活动政策和公共健康政策提供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