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代词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逸周书》是周代历史文献的汇编,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典籍。在历史上,由于自身源流不清等原因,《逸周书》的文献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近30年来,《逸周书》的研究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知,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然而《逸周书》词汇研究特别是代词研究却较为薄弱。因此,《逸周书》的代词研究尚有很大空间。本文对《逸周书》的代词进行穷尽性的调查统计,运用定量定性分析法,把代词逐一归类,演绎其语法功能和语用特点。《逸周书》代词分为三大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把人称代词分为自称代词、对称代词和他称代词三部分进行讨论,研究它们的数量、频率、称数以及语法功能;把指示代词分为近指代词、远指代词、虚指代词和无指代词四部分,分析它们的数量、频率和语法功能;对于疑问代词,我们从数量、频率、询问功能和语法功能等方面研究探讨,力求归纳其使用特点。除此之外,我们还采用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既对《逸周书》代词进行横向比较,又注重历时探索,将其与殷墟甲骨刻辞代词和今文《尚书》代词进行比较,力求总结《逸周书》代词的语用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和殷墟甲骨刻辞相比,《逸周书》代词的成员增多,如自称代词发展出了新的代词“吾”,对称代词发展出了新的代词“尔、乃、而、若”等;代词的语法功能进一步丰富,如对称代词“乃”在殷墟甲骨刻辞中只充当定语成分,而《逸周书》“乃”不仅可以充当定语,还发展出了作主语、同位语和兼语的用法。和今文《尚书》比较,《逸周书》代词也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如今文《尚书》中“吾”只指称单数,而《逸周书》“吾”既可指称单数,又可指称复数:“兹”是今文《尚书》的高频近指代词,然而在《逸周书》中“兹”的数量和比例却大大下降,“兹”作为近指代词已经开始式微;今文《尚书》疑问代词最主要的询问功能是问方式情状,而《逸周书》疑问代词最主要的询问功能是问原因目的等。通过这种历时的比较,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我们对《逸周书》代词独特规律的把握,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归纳《逸周书》代词的使用特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完善我们对先秦时期代词发展变化的认识,从而为汉语断代语法研究做一些基础性的语料工作。
其他文献
本土化电视节目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当地人的生活状况,当地人们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并且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拥有最广泛的关注度,是具有地域普遍代表性的事物。本土化电视节目所运
文艺晚会是演艺舞台上的常见形式,进行策划是其创作的必要环节。文艺晚会策划中施用与晚会诉求相对应的策略方法,是方法论的体现,是晚会成功实施的保障,分析总结文艺晚会策划
德语中虚拟式(Konjunktiv)是德语中一种非常奇特的语法现象,汉语中没有虚拟式的语法范畴,但是从语义角度来说也存在这种表达方式。德语虚拟式主要表现在各种动词语法形式上:间
发动机动力总成是汽车主要的振动源和噪声源之一,合理设计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不但可以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还可以延长发动机和其它部件的使用寿命。本文以力帆某柴油
紫外光固化是一种环保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效率高、经济和节约能源等优点,在日益苛刻的环保要求下,该项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被广泛用于电子材料封装、塑料制件表面保
自从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大力营造人工林已成为解决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然而人工速生林木材材质软、密度低、加工工艺性能较差的特点限制了它们的使用,因此
选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三种微生物液体菌剂进行复合,通过对发酵玉米秸秆感官评
词汇阻遏现象是指某个词项的存在阻止了另一个词项的产生或使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词汇阻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构成领域,且国外研究居多。Blutner于1996年提出词汇语用学并
人类的姓名产生于社会交际的需要,它是一种分类体系,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人名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人名的内容丰富复杂,其形成也具有多样性特点
债务结构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是财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财务理论认为公司资本结构和债务期限都和企业投资行为之间没有相关性,不管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何,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