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社区矫正制度--新视野下的行刑社会化

来源 :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echu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讨论了行刑社会化的定义,理论基础;社区矫正的定义及相关理论;社区矫正与行刑社会化的关系。行刑社会化让罪犯亲自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机会,并能逐步使他们重新参与社会、顺利地回归社会,成为适应社会的人。 第二章对中国目前的社区矫正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在社区矫正的实践中中国取得了显著成果:制定了社区矫正相关适用规范;设立了社区矫正领导机构;配备专业社区矫正专业人才。并对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作了详尽论述:社区矫正适用率低;社区矫正工作者专业化程度不高;社区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缺乏指导社区矫正的统一规范等等都作了详尽的论述。 第三章注重借鉴国外社区矫正的先进经验。笔者着重探讨了缓刑、假释和转处在国外的优势,尤其是其中值得我国社区矫正借鉴的地方。 第四章着重于中国社区矫正的发展与完善。 在尾论部分,笔者对新型社区矫正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了归纳和展望。
其他文献
立宪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立定宪法的技术,是指一国在创制和完善宪法的过程中,包括立宪目标与导向、立宪时机与程序、立宪语言和立宪附带技术在内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的总和。它与立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关系民族复兴伟业的世纪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从发达国家区域发展政策来看,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
民族是一个以共同的民族文化为纽带形成的人群共同体,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政治文化。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我国统一政治文化中的亚文化或次级文化,这些亚文化又相互构成一种相
犯罪原因从整体上,决定着犯罪的产生、变化和消亡,只有准确地把握犯罪原因,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打击犯罪.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不仅具有与传统犯罪所全然不同的特征,更以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政治在不断走向多极化的同时,美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一超多强"的巨无霸的地位日益显现,美国对外的国际战略格外引人注目,我们有必要对影响美国的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国人深感对公共卫生危机进行及时有效应对的重要性.也使社会各界对中国现有的公共卫生危机应对的法律法规进行反思.在"非典"爆发流行前中国有关传染病
现代各国都很重视产品责任立法,从各国产品责任法的立法与宗旨来看,都是通过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责任和义务的规范,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但在立法的发展及完善程度上,各国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英译本简称《大纲》)的《导言》中,将《德意志意识形态》所确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个人”深化为“社
高校管理工作的价值导向,过去主要是着眼于有效地规范和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秩序.面对如何"维护人的权益"重视不够,高校管理的传统理念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学生告学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