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肾细胞癌在泌尿系系统肿瘤中较为常见,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约占成人肿瘤的2%3%,病理上包含常见的肾透明细胞癌、遗传性肾癌(VHL综合征、遗传性肾乳头状腺癌、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癌、Birt-Hogg-Dube综合征)、肾乳头状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以及其它各种罕见的散发性肾癌(Bellini集合管癌、肾髓样癌、肉瘤样肾癌、多房囊性肾癌、异位性肾癌、粘液管状及梭形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arcinoma,ChRCC)首次于1985年被Thoenes等报道,是肾细胞癌中相对少见且预后较好的一类肿瘤,不同亚型的肾细胞癌具有独特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且预后相关因素也有所差异,有文章报道肾嫌色细胞癌预后比乳头状癌及肾透明细胞癌预后较好,这与我们在临床实际观察相符。本研究通过对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情况与生存时间进行分析,探讨临床中常见的能够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病理确诊为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共127例,男59例,女68例,男女比例为1:1.17。年龄2487岁,平均年龄51.65±12.26岁。分析其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位置、肿瘤大小、TNM分期、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疾病、手术方式、是否根治性切除、术后是否复发、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术后是否应用白介素等对生存时间及预后的影响。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生存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127例随访时间6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7个月。失访7例,失访率为5.5%。pT1期肿瘤患者73.2%(93/127),T2期19.7%(25/127),pT3期4.7%(6/127),pT4期2.4%(3/127)。肿瘤最大径113.3cm,中位肿瘤最大径为5.38cm。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后复发(P<0.001)、AJCC肿瘤T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生存期的因素,而患者的性别(P=0.116)、年龄>50岁(P=0.257)、肿瘤患侧(P=0.751)、首次就诊时有临床表现(P=0.942)、肿瘤最大径≥7cm(P=0.352)、手术方式(P=0.339)、根治性切除(P=0.234)、术后使用白介素-2(P=0.416)、就诊时合并高血压(P=0.203)、糖尿病(P=0.561)均与肾嫌色细胞癌预后无关。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性肾切除术(P=0.563)和远处转移(P=0.119)可能是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患者并不能从术后使用白介素-2中获益(OR=25.1,P=0.018),淋巴结转移(OR=36.69,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预后较好的肾癌亚型之一,临床上肿瘤分期以T1T2期多见(118/127),这可能和良好的预后有关。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并不能从术后使用白介素-2中获益(P=0.018),淋巴结转移(OR=36.69,P<0.001)是影响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