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新股发行抑价几乎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都存在显著的新股发行抑价现象。我国信息产业类上市公司新股发行是否存在抑价现象?若存在的话,其影响因素又是什么?其影响方式与其对非信息产业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方式有何异同?如何提高信息产业新股发行筹资的效率?这些就是本文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 本文考察了国外学者有关假说对新股发行抑价现象的理论解释,以我国发行上市的79只信息产业类上市公司的A股股票为样本股,实证了其中的有关假说,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其主要结论有:发行方式、发行市盈率、流通股本数量、发行价格、主承销商及发行与上市时间间隔是显著影响信息产业新股发行抑价的主要因素;而且,发行方式、发行市盈率、发行价格的倒数、主承销商与新股发行抑价正相关;流通股本数量、发行与上市时间间隔与新股发行抑价负相关。在实证基础上,本文应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对我国信息产业新股发行抑价现象进行了博弈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投资者市场过度投机、机构投资者操纵股价、证券商违规违法、政府监管不严及对违规机构惩罚不力等是引起我国信息产业新股发行严重抑价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信息产业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政策建议。 与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相比,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主要表现在:其一,首次以信息产业为样本,对中国的新股发行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与一般的对整个股票市场所有行业新股发行低定价现象的研究不同,本文专门研究了信息产业行业新股发行的低定价问题;其二,首次考虑了主承销商对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其三,实证结果表明,在所有影响新股发行抑价的因素中,其对信息产业新股发行抑价与其对非信息产业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方式不尽相同,比如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与上市时间间隔等;最后,应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对实证结果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以试图找出隐藏在表象之外的引起信息产业新股发行抑价的深层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