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在经济发展与金融监管方面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发展才是硬道理,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稳定是发展中的稳定。因此,转轨中的中国经济必须面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危机四起,动荡不定,引发了一系列重大国际金融事件,这不仅给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金融发展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危机,而且也给人们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在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如何对金融业实施有效的监管。同时,我国还面临着着力发展经济的重要历史任务。而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货币政策的有效发挥是搞好宏观调控经济的基础。在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由于存在目的、微观操作,以及实现方法等方面的差别,二者表现出冲突的地方。本文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分析了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矛盾的原因,即“惜贷”现象的本质。通过信号传递、优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中央银行如何与商业银行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合同关系以实现对商业银行的委托激励机制,并分析货币政策的微观主体企业与货币政策的传导者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博弈关系,在理性人的假定下,协调好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利益问题,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这也正是本文在研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间关系的基础上找到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冲突的本质所在。但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因为最终目的的一致性,即,使国家经济金融健康持续发展,使得二者之间有着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在前面分析银行“惜贷”现象的博弈模型中,我们可以揭示二者冲突的根源;同时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形成良好的微观经济主体;加强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使商业银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并具备全面的风险意识,在银行内部构建有效的风险识别和监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