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电针疗法和安慰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MRS症状评分指数的变化,24小时烘热积分的变化,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抑郁量表及血清性激素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深入探讨电针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疗效评价和客观的可用机制,为今后临床上选择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上提供较为有力的科学依据。 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中央随机系统分为电针组和假针刺组,每组30例,电针组:取穴:关元、天枢(双)、子宫(双)、三阴交(双)。选用疏密波,频率为10-50Hz,强度为0.5-1mA,电针治疗隔日一次,3次/周,连续2个月,共治疗24次。安慰电针组:取穴:关元旁、天枢旁(双)、子宫旁(双)、三阴交旁(双)均为非穴点。双侧假天枢穴子宫穴将特制的电针线连接到这两个穴位上。电针参数:特制电源线被从中间剪断,外观如常,连接后电针仪显示通电状态,但实际上并无电流输出。电针的频率与强度分别是:疏密波,频率为10-50Hz,强度以0.5-1mA,连续2个月,共治疗24次。连续2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一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RS症状评分指数的变化;烘热指数变化,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抑郁量表及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2、FSH、LH的变化。 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0.00%,安慰电针组总有效率为56.67%;电针刺组对围绝经期患者的绝经症状表和生存质量量表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烘热症状上差异不大,两组性激素水平分别与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说明在治疗后均有改善,E2水平有明显提高,FSH、LH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在对两组治疗进行组间比较时发现性激素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电针组相对安慰电针组在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上,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同时验证了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它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的方法,值得近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