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障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 10 种造成社会最沉重负担的疾病中,精神疾病占了 4 种,精神医学正在逐步受到医学同行及社会的关注并被赋予新的认识。焦虑症状作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可见于各种疾病,是焦虑症、恐怖症等神经症的主要症状,也是抑郁、更年期精神障碍等多种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精神障碍不同于一般的内科疾病,90%左右的病例至今病因未明,这种现象给临床治疗以及药物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精神障碍多数没有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异常,诊断尚缺乏可靠的生物学指标,因此,精神障碍的症状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基础。用于精神障碍治疗的精神药物,按照对不同精神障碍症状的改善作用而进行相应的分类,抗焦虑药物为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躁狂药物、抗焦虑药物等四大精神药物之一。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的焦虑、紧张、惊恐不安等焦虑情绪,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不安等症状。是一种长期、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存在着心身两方面的异常。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而其他的由情绪因素所引起的,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焦虑症状的疾病,则应属于心身疾病的内容,称为焦虑综合征。焦虑症由广泛性焦虑(GAD)和急性焦虑发作(PD)组成。本课题仅对广泛性焦虑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 1.1 焦虑症的精神病学研究概况 全面查阅整理了国内外焦虑症的文献资料,从焦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全面概括了焦虑症的精神病学研究进展。 1.2 焦虑症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1)病名认识:中医学临床各科中没有焦虑症的病名,根据其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情志病范围,与烦躁、心悸、惊悸、不寐、怔忡等病有关。(2)病因病机:本课题从中医学理论出发,首次对焦虑症的病因病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是焦虑症产生的根本所在,而七情过极是引发焦虑症产生的主要诱因。其发病主要与心、肝、胆三者关系最为密切,基本病机多由肝失疏泄条达,气郁不散,化火生痰,痰火扰及心胆,气、痰、火蕴结日久,耗气伤阴,心胆两虚所致,虚实夹杂,病程缠绵不愈。(3)诊治总结:总结了焦虑症的临床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常用古方,相关成药,统计了单味药用药频率,归纳了用药类别主要为疏肝理气类和宁心安神类。 1.3 抗焦虑中药实验研究进展 综述了中药抗焦虑复方及单味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并查阅整理了清心安虑方中各单味药的现代药学研究。 1.4 焦虑动物模型研究 整理了国内外现有的焦虑动物模型报道,将常用动物模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动物非条件反射的模型,常用的有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穿箱实验和群居接触模型等。另一类是基于传统学习模式(条件反射)的模型,包括2 清心安虑胶囊抗焦虑作用药效学研究和机理探讨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型,如 Geller-Seifter 冲突模型、五甲烯四氮唑(PTZ)辨别刺激拮抗的试验等;以及非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型,如 Vogel 饮水冲突实验。2.实验研究2.1 处方和药学研究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确立了疏肝解郁,清火化痰,养心宁胆的组方原则,设计了抗焦虑中药科研新制剂清心安虑胶囊,旨在填补治疗焦虑症中成药的空白。实验一、二为药学研究。根据方中各药的功能主治、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其理化性质设计了提取工艺路线,并对提取、精制条件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浓缩、干燥及成型工艺。进行了初步中试研究,对中试产品进行了质量检查和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制剂合格、稳定,为进一步药效和机理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2.2 药理毒理学研究2.2.1 药效学实验研究 实验三、四、五、六,通过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明暗箱实验、自主活动实验以及抗戊四唑所致的惊厥实验对清心安虑胶囊(QX)进行了研究,初步表明 QX 在小鼠 EMP 实验中,从 4 倍量到 16 倍量随着剂量的增加,其 OE%和 OT%有上升的趋势,但是 32 倍量组作用不如 16 倍量组,表明 QX 在剂量为 1.2g/kg/d 时,具有较为显著的抗焦虑作用,但在更高剂量抗焦虑作用并未增加。明暗箱实验中 QX 升高小鼠穿箱次数,显示了相似的抗焦虑作用; QX 可明显降低致惊厥剂戊四唑引起的小鼠死亡率,但对惊厥发生的潜伏期影响不明显,说明其有缓和的抗惊厥作用,且可能与 GABA 能神经通路有一定关系。实验七、八、九采用大鼠 EPM 实验、Vogel 饮水冲突实验、五甲烯四氮唑(PTZ)辨别刺激拮抗实验评价了清心安虑胶囊的抗焦虑作用。大鼠 EPM 结果与小鼠实验基本一致,证明清心安虑胶囊在不提高动物活动性的前提下,有稳定可靠的抗焦虑作用。Vogel 饮水冲突实验采用地西泮和丁螺环酮两种阳性药,急性和慢性不同给药方式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XⅡ组、Ⅲ组可显著增加电击情况下大鼠的饮水次数,且有显著差异(P<0.05)。PTZ 辨别刺激拮抗实验结果表明,QXⅡ组及 QXⅢ组大鼠辨别戊四唑反应的正确率有所下降,治疗的天数愈多,疗效愈好,并且 QXⅢ组下降的百分率大于 QXⅡ组,可见,剂量为 0.6g/Kg 和 1.2g/Kg 时清心安虑胶囊在 Vogel 饮水冲突实验和 PTZ 辨别刺激拮抗实验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