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产学研合作到官产学研合作再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提出,我国产学研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政府主导和政策引领的实践过程。科技创新过程一如其他市场活动,同样存在“市场失灵”现象。但创新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主观性和预期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政策本身功能的有效性。如何拨开政策“迷雾”,破解其中的合理“内核”,正是时时萦绕本文的逻辑主线。 本文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研究出发,对国内外产学研政策研究、政府职责作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进行了梳理,界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概念,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的主要类型进行了划分。作者极尽所能地汇总了1985年至今的全部产学研相关政策,以此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的历史流变与现实命题,如四个不同政策阶段及其政策重点、发文主体与部门分布、政策文本的主题(关键)词及效力级别、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多源流分析等。作者试图从定量视角尝试建立产学研协同度的公式,求三大系统即企业科技创新系统、高校科技创新系统、研发科技创新系统之间的有序度,从定量视角作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价值和合理性。本文也结合具体纺织服装产学研协同中心,进行了具体政策与案例分析,以此说明政策在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最后,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提出若干系统化、整体性的思路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