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超冗余机械臂运动规划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空间机械臂运动的灵巧性,围绕超冗余机械臂展开的研究成为空间机器人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机械臂运动规划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与其自身和周围环境的空间复杂度呈多项式关系,与机械臂的维度或自由度数呈指数关系,这种关系导致了超冗余机械臂运动规划算法的难度大大增加。本文面向空间大型结构天线在轨装配任务,以空间超冗余机械臂为对象,研究其运动规划问题。首先用经典的D-H建模方法建立空间超冗余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而后,针对空间在轨装配中不同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对比研究了两种运动规划方法。为了提升机械臂穿越狭小空间的能力,研究了笛卡尔空间下基于A*算法的末端轨迹跟随规划算法。采用A*算法规划出一条机械臂末端由起点到终点的无碰撞最优路径曲线,然后研究了关节点与路径点的匹配策略,实现超冗余机械臂对末端轨迹的跟随运动。跟随运动使机械臂沿末端运动轨迹向前运动,机械臂整体逼近路径曲线,因此适用于空间机械臂的狭小空间运动。相反地,为了使超冗余机械臂能够具备较大的运动范围,采用了在高维关节空间中行之有效的RRT算法。为了解决高维搜索空间运动规划算法效率低的问题,引入两种改进策略,分别是目标偏置因子和基于递增子空间维度的RRT算法。目标偏置因子bias将RRT的扩展方向引导向目标区域;递增子空间维度本质上降低了算法的搜索维度,以更快的搜索速度在较低维度的子空间中找到运动路径。对所研究的两种超冗余机械臂运动规划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与对比总结,展示了其应用可行性:所采用的两种运动规划方法均能在有效完成空间超冗余机械臂的运动规划任务。对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A*算法的末端轨迹跟随方法使机械臂的运动在宏观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算法运行效率较高;基于递增子空间维度的RRT算法在高维搜索空间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且机械臂的运动在宏观上的局限性较小。两种运动规划方法都避免了超冗余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在计算效率上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运动特点和适用场景。
其他文献
据公安部管理局2001年的统计,高速公路共发生交通事故2.5万起,造成3150人死亡,9.9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2%、46.1%和57.7%.通车里程的增加,交通流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制浆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十二五”期间,纸和纸板量持续稳定增长,产量居世界第一。由于产能的快速扩大造成部分产品相对过剩,行业处于中低速增长期,
1.向鸟学习翼梢小翼的构思源于人类向鸟类的学习,从对“生物飞行家”——鸟翅膀尖部的小翅构型的观察及其功能的研究中得到启发。20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局提出了现代梯形翼梢小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放化疗伴癌因性疲乏症状(cancer-related fatigue,CRF)的护理对策。方法:200例淋巴瘤放化疗伴CRF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
针对移动通信系统WCDMA下行信道的频谱分析与信号解析在无线通信领域受到广泛重视,特别在提高国家安全级别的前提下,对于上、下行信号的解析可以对解决对无线信号的检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