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氧化镁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镁由于具有独特禁带宽度(7.8 eV)、热稳定性、表面碱性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耐火材料、高温超导产品和催化等诸多领域。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氧化镁的形貌与其性能密切相关,然而有关氧化镁形貌与其吸附性能相互关系的报道却非常少见。为系统探究不同形貌氧化镁与其吸附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以Mg(NO32·6H2O和Na2C2O4为原料,Na5P3O10为形貌调节剂,采用沉淀法制备出对角线长度约7-9μm的平行四边形介晶氧化镁,并系统考察了磷酸盐种类和添加量以及反应温度对产物形貌和组成的影响,发现反应体系中微量磷酸盐对产物的形貌影响很大,会使产物形貌从表面光滑的梯形结构转变为对角线两侧由片状结构自组装形成“峡谷”状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但对产物的组成并没有影响。通过系统考察平行四边形MgO前驱体MgC2O4·2H2O的形貌演化过程,发现MgC2O4·2H2O的形貌极大的依赖于反应时间、三聚磷酸钠加入的时间和加入的量。之后,还系统考察了煅烧温度对梯形氧化镁表面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氧化镁的表面逐渐从光滑变粗糙,与此同时其晶体结构也逐渐从无定型结构转变为多晶结构最后变为单晶结构。(2)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制备单分散氧化镁的新方法,即通过改变Mg(NO32·6H2O和Na2C2O4/K2CO3反应体系中两种沉淀剂的比例,制备出不同形貌的氧化镁前驱体,并发现氧化镁前驱体的形貌及性能极大地依赖于Na2C2O4和K2CO3的比例。通过不同形貌氧化镁对刚果红染料的吸附研究,发现当Na2C2O4和K2CO3的比例为1:4时制备的MgO对刚果红溶液的吸附性能达到最佳。(3)通过沉淀法制备出梯形,针状,鸟巢状,花状等不同形貌的MgO,并以上述四种不同形貌的MgO为涂覆材料,以淀粉为粘结剂,采用抽滤涂覆法,制备出表面被MgO颗粒均匀覆盖的自制纸基质,并将其用于纸喷雾质谱分析。通过系统考察不同形貌MgO修饰纸基质对血样中药物化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发现与其它三种形貌MgO修饰纸基质相比,花状MgO由于其表面碱性较弱,与药物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力最弱,易于洗脱,因而这种材料修饰纸基质的质谱分析灵敏度明显优于其它形貌MgO修饰的纸基质,表明MgO的表面吸附性能与其形貌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随着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的不断进行,大幅度地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对我国油田开发后期稳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采出乳状液中含有的聚合物增大了油水界面膜的强度,使复合驱采出
生物细胞在其生命周期中会不断的合成新的功能性蛋白,与此同时,无功能或错误折叠的蛋白也需要被及时的降解清除。无功能或错误折叠蛋白质的及时清除与功能蛋白质的合成都对植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及生长发育进程起重要作用。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26S proteasome pathway, UPP)是目前已知的最重要的、有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在此途径中,泛素将需要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