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陈莹治疗月经过少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对在陈莹教授门诊治疗月经过少的患者的临床医案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系统的总结陈莹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为临床医者诊治该病提供参考和借鉴。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陈莹教授门诊的月经过少患者的临床病例,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得到122例病例,366首处方。建立Excel病例原始数据库,规范化处理筛选得到的患者病例中的四诊信息、诊断、处方用药等后录入表中,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两大板块对数据进行挖掘,得出的结果进行归纳并分析讨论,总结陈莹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结果:1.一般情况:本病好发年龄段为36-40岁,占比36.07%;其中月经量减少1/2的患者最多(72.95%);发病前多无明显诱因(78.69%),26例(21.31%)有明显诱因,其中以宫腔操作最多(65.38%)。2.症状、舌象、脉象:频次最高的症状前3位:“经色淡红”67次、“月经血块”65次,“经色黯红”48次;舌象中,舌色以“淡”为主,出现253次(69.13%),舌形多为“齿痕”、“胖大”,二者共出现287次(78.42%);脉象以“沉细脉”为主,出现136次(37.15%),其次为“细脉”86次(23.50%)。3.证型:共五种证型,脾虚痰湿证71次(58.20%),肾虚血瘀证32次(26.23%),其余三种证型共占15.57%。4.药物分析:(1)本研究纳入366首方剂、124味中药,频次最高的前15味药为白术、甘草、川芎、茯苓、鸡血藤、香附、菟丝子、覆盆子、泽兰、益母草、陈皮、半夏、苍术、杜仲、黄芪。(2)经人工统计,核心药物可按功效分为6类,药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活血化瘀药(27.72%)、补气药(20.65%)、祛湿药(18.68%)、理气药(13.26%)、补阳药(12.65%)、补阴药(7.04%)。(3)使用药物的药性以温性(54.51%),平性(29.83%)为主;药味以甘味(33.69%),苦味(30.22%),辛味(29.97%)为主;归经以肝经(24.57%)、脾经(22.93%)、肾经(12.75%)最多见。5.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出33个常见药物组合,包含6味中药,频次较高的组合有:白术、茯苓;川芎、甘草;白术、甘草;鸡血藤、白术等。药物间网络展示图表明茯苓、川芎、甘草、白术、鸡血藤、香附药物之间关联密切。6.药物聚类分析:将“相关度”设置为8,“惩罚度”设置为2,得到8对潜在核心药物组合;如(1)杜仲—鹿角霜—泽泻;(2)覆盆子—益母草—巴戟天等;经过进一步聚类得出4首潜在新方:(1)杜仲—鹿角霜—泽泻—益母草;(2)覆盆子—益母草—巴戟天—荷叶—薏苡仁;(3)蒲黄—茯苓—香附—荔枝核—白术;(4)乌药—没药—川楝子—荔枝核—白术。结论:1.陈莹教授认为月经过少以脾虚、肾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临床上多为本虚标实的虚实夹杂证;治疗时辨证施治,虚者予补,实者予泻,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同时顺应月经周期变化进行补泻,经前期重在祛邪,经后期重在补虚。2.对患者症状、舌象、脉象分析可得出临床月经过少患者多因脾虚、肾虚、痰湿、血瘀、气滞致病。但以脾虚痰湿证多见,其次为肾虚血瘀证。3.对药性进行分析得出导师的用药特点为:四气多为温性、平性,共占84.34%;五味多为甘味、苦味、辛味,共占93.88%,归经主要为肝经、脾经、肾经,共占96.44%。4.川芎、白术、鸡血藤、香附、甘草、菟丝子、覆盆子、茯苓、泽兰、益母草、陈皮、半夏、苍术是导师治疗月经过少的核心用药组合。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119例诊断为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为湿热蕴肤型湿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湿热蕴肤型湿疹患者的发病特点、影响因素、中西医治疗等资料,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16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辽宁省奉天中医院皮肤科病房住院的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者、中医辨证为湿热蕴肤型湿疹患者119例,对其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天数、疾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病例来自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一科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经中医辨证确诊为气虚血瘀证,共63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予以排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术前进行JOA评分和中医
目的:本试验通过浮针刺激激痛点,观察对血瘀气滞型肩袖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的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评估浮针应用于肩袖部分撕裂清理术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镜术后康复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材料与方法:严格参照入组标准,本研究共入组60例在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二科住院的肩袖损伤(血瘀气滞证)患者。在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见附图1)情况下,
目的:通过对肩关节镜下冻结肩松解术后早期进行新版五禽戏功法锻炼的临床观察的研究,评估新版五禽戏功法在肩关节镜微创下冻结肩松解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为缓解冻结肩松解术后早期肩关节肿痛等提供临床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于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二科住院的冻结肩患者(气滞血瘀型),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共计64例,试验过程中因患者个人原因脱落两例,最终62例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本项研究为了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汤”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伴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以期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64例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ED(ED,Erectile dysfunction勃起功能障碍)伴VC(VC,Varicocele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予补肾活血
目的:回顾性分析“迟氏正骨”手法闭合复位联合PFNA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2018.01-2019.12期间,抚顺市中医院骨一科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计173例,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挑选入院后行迟氏正骨闭合复位联合PFNA治疗患者44例为观察组、行牵引床牵引复位联合PFNA治疗患者43例为对照组,共计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患38例,女患49例。各患者致
“有故无殒,亦无殒”理论源自《内经》,原文意为在妊娠期不必拘泥于补肾安胎之法,根据患者病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若确为“有故”,则活血化瘀、峻下攻积等法也可随证选用。后世医家从寒热、标本、缓急等各个角度对“有故无殒”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在妊娠期据此理论,当孕妇确患寒热、积聚等症时,若不消其寒热,不攻其积聚,则病邪久稽,日久深重,母难安,胎亦危,此时可不必拘泥于芩、术等安胎之品,经辨证论治,大
目的:本研究观察早衰方联合芬吗通治疗肾虚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与芬吗通对比,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AMH、改良Kupperman评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联合方案的疗效进行探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9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诊断为肾虚证POI的患者64例,过程中脱落4例,最后共60例患者完成治疗
目的:通过观察陈莹教授治疗脾虚证崩漏的临床患者,验证益气固冲汤治疗脾虚证崩漏的临床疗效,为该方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同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益气固冲汤治疗脾虚证崩漏的有效化合物、基因靶点和作用机制,建立“多组分-多靶点”的网络模型,从而为益气固冲汤治疗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指导临床,为新药研发和经典方剂的临床扩展运用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益气固冲汤治疗脾虚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抑囊助孕汤治疗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抑囊助孕汤对痰湿证PCOS患者血脂的影响,为今后临床治疗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血脂异常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选取74例于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血脂异常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37)。试验组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