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是乘用车正向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国内车辆行驶现状,乘用车主要以中速行驶为主。来自不平路面的激励经悬架系统传至车身,进而引起车身的振动和噪声成为车辆中速运行中影响乘坐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因此,路面激励对车内噪声影响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国内对汽车NVH研究涉入较晚,现阶段还没有一套完备的技术体系解决路面噪声问题,针对路面噪声问题更是缺乏预测性。本研究以某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路面激励传递路径对车内噪声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如下:依据路面噪声产生的机理,提出了路面噪声表现主要为车内中低频噪声。以传递路径分析法TPA(Transfer Path Analysis)理论为依据,建立车轮轮心到车内响应点(驾驶员右耳处位置)的MTPA(多参考传递路径)模型;利用LMS test.Lab的Transfer Path Analysis测试系统对该SUV车型进行中速工况下TPA试验,通过逆矩阵法对该车轮心处载荷力进行识别,并对中速工况下路面激励噪声主峰值进行预测,为车辆避频开发提供重要参考;将各轮心传递路径拟合出的车内声压与实测声压进行对比,验证了载荷值及激励峰值正确性。通过对装饰车身模态仿真和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装饰车身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车内声场模态分析,得出前排声压较大且集中需作调整;基于轮心载荷力谱的识别,将声腔模型与整车有限元模型相结合构成声固耦合模型,将已识别路面载荷力谱输入到整车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中进行声振灵敏度分析,验证了前文中TPA激励主峰值频率;对车内噪声峰值的传递路径贡献量进行识别,结合模态参与因子,提出了车内噪声控制策略:通过CAE优化现状与原状态进行比对,车内噪声峰值处声压降低约5dB,使得车内噪声值达到标准,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实现了将TPA试验与整车声压模拟相结合从而达到预测分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