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以“八纵八横”为主通道的高速铁路建设不断推进,高铁网络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为高铁快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设施基础。与此同时,在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发展以及闪送、及时配等新型业态的共同驱动下,高时效、高附加值和优质快件商品数量不断增加,对于快运行业运输的时效性和经济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铁快运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快捷运输方式,其快速发展为快递业运输时效性和经济性的提升、快运网络体系的完善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此基础上进行高铁快运枢纽选址研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高铁快运体系的运转效率,也可以提升我国快运市场的整体时效性,促进高铁快运网络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以中国交通强国战略提出的全球快货物流圈中国内货物24小时的时效性为目标,以全国200个已通高铁的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铁快运单一枢纽以及复合枢纽选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货运时间价值的枢纽选址综合评价。首先,在对货运时间价值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综合已有研究构建了包括三大类十一项指标的高铁快运枢纽选址评价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每个备选城市的综合布局系数。然后,根据快递货物的价值特性与时间敏感性将对快递货物分成了四类,对每个种类的货物的平均价值与所占比例进行了测算。最后,在分析高铁快运市场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用logit模型以及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城市间高铁快运OD货运量预测。2.依托高铁网络的单一枢纽选址研究。为了解决依托高铁网络的单一枢纽选址研究问题,建立了带覆盖距离限制的P-中值枢纽选址模型,通过遗传算法与粒子群寻优算法相结合的混合智能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枢纽的空间布局和服务区域范围与中国各个城市群范围基本匹配,各个城市群均有1-2个高铁快运枢纽为其服务。各城市群由于经济发展以及交通条件的不同,平均运输时效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城市到枢纽的平均运输时效为0.47h,中部地区城市到枢纽的平均运输时效为0.95h,西部地区城市到枢纽的平均运输时效为1.09h,与枢纽在东中西部3:1:1的枢纽数量比相似,说明区域内快运枢纽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区域内快运服务的时效。3.依托空铁联运网络的复合枢纽选址研究。由于依托高铁网络的单一枢纽选址研究结果显示仅靠高铁快运无法满足国内24小时达的时效性目标,因此进一步对依托空铁联运网络的复合枢纽选址进行了研究。在单一枢纽选址基础上,考虑了货运时间价值对枢纽选址的影响,建立了空铁联运枢纽选址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根据空铁联运枢纽选址结果可以看出,复合枢纽的选址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区设置枢纽的目的是提高地区快递运输时效性,而东部沿海地区设置枢纽的目的是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快递运输成本。从城市群分布角度分析,空铁联运枢纽在各大城市群均有设置,枢纽选址与经济、交通区位因素联系密切,依赖于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具有形成轴辐式网络的基础与条件。在高铁网络化运营和体系逐步完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选择高铁快递转运枢纽,不仅可以提升高铁快运体系的运转效率,推动高铁快运网络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快运市场的整体时效性,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能力,提升高铁快运市场竞争力,最大化高铁快递转运枢纽综合效益及辐射范围,为中国高铁快运服务网络建设和空间优化提供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