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分化与次生代谢间关系的系统分析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细胞分化和次生代谢之间的关系是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通过外加不同浓度组合的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BA定向诱导东北红豆杉细胞产生不同的分化程度,从而建立细胞分化模型。运用高通量的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磷脂组学分析策略结合生物信息学手段,试图对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分化、胁迫响应和次生代谢之间关系的分子机理进行系统地探讨。通过表型学观察和生理检测发现不同浓度组合NAA和6-BA作用20天后,仅有6-BA作用的东北红豆杉细胞细胞胞内紫杉醇大量积累,同时细胞壁内出现大量木质素累积;在NAA:6-BA=1.0:1.0和2.0:2.0作用时,胞内紫杉醇积累也明显提高,且细胞壁出现非常明显的脉管分化。基于2-DE和MALDI-TOF/MS获得了不同浓度组合NAA和6-BA作用下东北红豆杉细胞的蛋白表达谱。通过质谱鉴定了与细胞分化表型和紫杉醇积累密切相关的11个蛋白点,发现他们主要是与细胞分化相关的蛋白、与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相关蛋白和与胁迫响应相关的蛋白。其中CDP-FtsH和IPT的表达和紫杉醇积累呈正相关。基于GC-TOF/MS获得了不同浓度组合NAA和6-BA作用下的小分子量代谢物图库,鉴定了80种小分子代谢物。结合PCA分析对45个样本进行了聚类,聚类结果与表型学观察结果和紫杉醇积累规律相吻合。对聚类贡献较大的可能的生物标记物主要涉及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多胺类物质代谢和哌啶类生物碱合成等生物过程。基于LC-MS/MS构建了不同浓度组合NAA和6-BA作用下东北红豆杉细胞的磷脂图库,鉴定了9种磷脂酰甘油(PG)、20种磷脂酰乙醇胺(PE)、18种磷脂酰胆碱(PC)、10种磷脂酰肌醇(PI)、10种磷脂酰丝氨酸(PS)、14种磷脂酸(PA)和7种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 PC,共七类88种磷脂。通过PCA聚类分析发现PE、PS和PA是对分类贡献最大的可能的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在仅有6-BA作用下,胞内的PE和PS的相互转化更趋向于生成PE,且PC向PA大量转化;在有NAA存在的条件下,PE和PS的相互转化更倾向于PS的生成。PE和PS的相互转化的偏好性可能和细胞适应环境变化密切相关。而PC向PA的大量转化是细胞抗逆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采用开路短路枝节加载开环谐振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3个通带中心频率独立可调的三频带通滤波器.由于谐振器的结构对称,因此采用传统的奇偶模分析法.滤波器的第一和第三通带由
沼气产业是以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等为纽带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首先简介了沼气微生物的发酵机理,然后概述了我国沼气产业的发展历史:初始发展阶段、技
列控中心的安全性直接影响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为实现对其安全性需求更本质的形式化定义,提出1种基于安全行为模型的建模方法。根据其安全性需求的特征,安全行为模型定义安全
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学校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之一,在育人事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
文章以1981-2015年35年间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为研究对象,考察西藏旅游业发展状况、经济增长与第三产业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首先,通过Engel-Granger
<正> (一) 提出这一命题的直接动因是我们周围的一些人对市场营销学理论所提出的质疑,质疑之一(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市场营销学能否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质疑者的主要依据
单一的经济扶贫方式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与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脱节,高校要不断探索出丰富的资助育人模式。其中资助育人社团化模式将资助方、高校和学生整合,形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工作年龄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氧化应激是活性氧生成和清除不平衡的结果,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GSTA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病害已经相当普遍,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几个重要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防治措施。
同一作品经过不同演奏家的演奏解读,经过他们在不同次的表演当中,版本也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每位演奏家演奏的不同版本,每个版本的演绎是否具有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