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近20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趋势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461例宫颈癌的资料,分析不同时间段(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不同年龄组中朝、汉两个民族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趋势的变化。 结果:1985-1994年宫颈癌的发病在两个民族中无明显变化,从1995年开始宫颈癌的发病在朝、汉两个民族中均逐渐上升,2000年代初期与90年代初期比较宫颈癌在朝鲜族中增加4倍多、汉族增加近3倍,朝鲜族所占的比例由80年代后期的16.39%上升到2000年代初期的40.37%,汉族的比例由83.61%下降到59.63%;宫颈癌的发病高峰年龄从1985-1994年的61.70岁组下降到1995-2004年的41.50岁组(P<0.001);年轻妇女的宫颈癌从1985年后期的1.64%上升到2000年代初期的12.11%;宫颈癌的发病平均年龄在朝鲜族中从85年后期的59.30岁下降到2000年代初期的46.32岁,汉族从60.34岁下降到47.49岁(P<0.001)。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中大多数为鳞癌。 结论:1995年以后延边地区宫颈癌的发病在朝、汉两个民族中均逐渐增加;宫颈癌的构成比中朝鲜族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而汉族的比例明显下降;宫颈癌的发病高峰年龄组随时间的推移明显下降,宫颈癌的发病平均年龄在朝、汉两个民族中均明显下降;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生随时间的推移明显增高;宫颈癌的病理分类中鳞癌仍是主要的组织学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