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发达城市北京、上海等,已成为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虽然诊断、治疗等策略已有不断提高,远处转移仍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10%-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的同时就已经发生肝转移,15%-25%的患者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发生肝转移的患者自然生存期短且预后差,没有接受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5年生存率接近于0,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死因。尽管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仍未明确。因此,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机制进行探索,对结直肠癌以及肝转移的早期预测和诊断以及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前期我们课题组利用基因芯片杂交技术筛选结直肠癌肝转移组与结直肠癌无肝转移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现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s,RBPs)-CUG结合蛋白1(CUG-binding protein1, CUGBP1)是其中显著表达上调的基因,并在细胞水平验证了CUGBP1具有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侵袭转移的功能。因此,本研究第一部分首先利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结直肠癌原发病灶中CUGBP1基因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上述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的发生、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UGB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异时性肝转移组表达较无转移组明显上调(P=0.003);同时性肝转移组较无转移组,同时性肝转移组较异时性肝转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CUBP1与异时性肝转移的发生的密切相关。第二部分,基于Agilen4x44高通量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DLD1-NC细胞与DLDl-RNAi-cugbpl,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然后基于Gene Ontology与KEGG Pathway分析寻找可能的信号传导通路,并应用RT-PCR验证。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有41093条,其中KLK3, ERBB2, IL-7, GATA4, PML, HDAC9, PLG, TYMP, EPGN, PLXDC1, ROB04, SHH这12个基因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并涉及到19条信号通路。经RT-PCR验证发现ERBB2涉及的ERBB信号通路可能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密切相关,而其他基因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则在与肿瘤转移相关文献报道中没有提及。综上所述,CUGBP1基因与结肠癌及肝转移密切相关;可能通过ERBB信号通路导致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可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潜在作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