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小说哥特艺术的美学审视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o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源远流长。成就斐然的哥特小说更是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阴森恐怖的场景氛围、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事件,以及具有神秘奇幻色彩的超自然现象等哥特情节要素;暴力而又强悍的恶棍式英雄人物对孱弱的不幸女子以及消极且又生性脆弱的男主人公实施无情的迫害。这些特定的哥特主人公在特定的情节中上演着一幕幕“黑色浪漫剧”,演绎着诸如爱情、复仇、因果报应等多种意蕴深远的主题。美国的哥特小说在继承哥特文学传统的同时,尤其注重揭示深藏的罪恶与腐败,挖掘人物复杂的隐性心理,具有特定的心理审美意蕴。 美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哥特艺术手法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们在对艺术的复杂情感体验中,寻求感情的解脱与释放以及灵魂的净化,其审美情感也得到了提高。本文以霍桑的姊妹篇小说《红字》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为例,从心理美学的视角入手,结合文学心理学、系统论美学等,对霍桑小说中的哥特艺术进行美学审视,揭示其心理蕴涵,观照其在人类精神生态层面上的现实审美意义。 文章导论部分依次评述了霍桑创作的文化心理背景,其姊妹篇小说《红字》和《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及其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三章对霍桑小说的哥特艺术进行美学审视。第一章从《红字》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的哥特式情节要素的小说艺术上进行论证,主要考察了这两部小说中的哥特场景和哥特情节等要素。这些元素都是霍桑潜意识中的哥特传统与美国早期社会文化在其创作中的艺术体现,彰显出了霍桑小说中哥特式艺术自身的心理美学蕴涵。 第二章对这两部小说的哥特式人物形象进行考证,具体考察了女性人物形象海丝特·白兰与赫普兹芭·品钦的悲剧命运及其所做的抗争,女性化的人物形象阿瑟·丁梅斯代尔与克利弗德·品钦的消极避世的态度以及他们被弱化的悲惨命运,还有恶魔型人物形象罗杰·奇灵沃思与品钦法官的残酷无情与贪婪本性。这些人物形象无不具有哥特人物的某些特征,同时也揭示了霍桑内心深处的历史重负。这种对悲剧的反思与恶的批判能激起读者心中无限的崇高审美体验。 第三章从这两部小说的哥特式主题意识上进行论证。从系统论美学的角度分析,这些特定的人物形象在那些特定情节要素中的交互关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哥特艺术体系。这种哥特艺术体系体现了作者在爱情、复仇、因果报应等多种主题上的审美意识,从而契合了读者的心理审美结构。从这些具体的主题意识的考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霍桑哥特艺术中感性精神与理性精神的激荡。对这种艺术体系的反思有助于读者体验人性的复归,并进而强化自身的审美情感。 文章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通过主体部分对具体元素与主题意识的分别论述可以看出,霍桑的这两部小说具有明显的哥特艺术特征,弥漫着特定的心理审美蕴涵。用同样的视角来观照霍桑的其他小说,不难发现它们也不同程度地具有哥特因素。霍桑小说的哥特艺术成就与其他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一样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言情小说成形年代早,延续期长,影响深远,在通俗小说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作为耶鲁大学古典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埃里奇·西格尔是当代言情小说作家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学者型作家
本文将中西跨文化交际作为研究范围,但不同于一般的针对语言、文化差异的研究,而从中国对外媒体入手。文章对西方对中国媒体持有的政治意识形态论加以批判;面对如何看待新世纪的
提起尤金·奥尼尔会使我们联想到欧洲的戏剧大师斯特林堡、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哲学家尼采、弗洛伊德和荣格,奥尼尔从这些戏剧家和哲学家身上受益匪浅。人们也一直把威廉·福克
本研究尝试利用配价语法理论来分析英汉学习词典中形容词句法信息处理的问题,并对三部英英学习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Sixth edition)。Longman Dictionaz
随着世界电影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电影在世界舞台的日益兴盛,中外电影作品的交流构成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而影视翻译则是该交流过程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影视翻译作为一种新
阅读是国内外学者一直以来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学术史上的几大主要阅读模式和理论对阅读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人们对阅读过程的内在机制的理解得到不断提高。然而,这些
隐喻是人们借助相对具体域去理解和认识相对抽象域的一种认知现象,而人类的认知规律总是遵循着由远及近,由自我到非自我,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由具体到抽象,由实体到非实体的
本文着眼于探究黑人女同性恋与沃克的妇女主义的关系,即从同性恋角度挖掘蕴含在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1944-)的代表作《紫色》中的“妇女主义(womanism)”理念。沃克于1983
文化可以定义为“社会成员为人处事所持的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实物形式”。显然,文化具有种族中心主义的特性,一个社会的成员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