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起,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实施,已经经历了十年,可以说,课程改革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课程政策执行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课程政策执行力在课程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课程政策实施的基础部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课程政策执行过程中,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县级教育行政人员作为政策执行的主体,直接影响到课程政策的有效落实。一方面,从理论价值上,对县域课程政策执行力的研究,有利于拓宽课程政策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从现实意义上,有必要从课程政策执行力这一角度来分析课程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如何,从而保障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根据各县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各县不同的、能体现各县实际的课程政策。因此,对县域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执行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县域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执行力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政策研究、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从管理学、政策学、行政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提高县域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执行力为目的,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为背景,探究提高县域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执行力的对策。本研究对县域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执行力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县域义务教育课程政策的有效执行提供政策咨询。本研究从不同维度和层面对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执行力、课程政策、课程政策执行力等相关概念,从而明确了研究的概念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县域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执行力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缺乏县域特色;二是认识不足;三是贯彻不够;四是协调不够;五是缺乏有效评估;六是缺乏有效监督。为了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本研究分析了县域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课程政策自身;二是课程政策执行主体;三是课程政策环境;四是课程政策研究对象。根据影响县域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执行力的因素,在已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和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政策实践基础之上,提出一个提高县域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执行力的分析框架。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加强课程政策研究的县域适用性;二是加强对课程政策执行主体的培训;三是建立健全课程政策执行力的评价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课程政策执行力的监督问责机制。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县域这一视角进行课程政策执行力的研究,为提高县域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执行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从公共行政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全面、系统、客观地提出了县域课程政策执行力的问题所在,并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了相关的影响因素;三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县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提高课程政策执行力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