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UC模型小鼠的Th17/Treg免疫平衡机制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e123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Th17/Treg免疫平衡紊乱是新近发现的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密切相关的重要病因。本研究以UC模型小鼠为载体,研究针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从Th17、Treg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及其上游转录因子RORγ t和FOXp3入手,揭示针灸稳定Th17/Treg免疫平衡进而发挥治疗UC效应的生物学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针灸治疗UC的机理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  方法:  36只健康雄性体重36g±2g的昆明种小鼠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艾灸组,每组12只,另设12只为空白对照组。电针组和艾灸组从造模第5d开始,选取关元、足三里连续治疗5d,每次10min,空白组和模型组只捆绑不治疗。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评价疾病活动指数(DAI),光镜下观察远端结肠病理形态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明确针灸对UC的治疗效应;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 IL-2血清含量,免疫组化结合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和TLR4受体及蛋白在小鼠远端结肠的表达,观察针灸对UC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针灸对Th17/Treg免疫平衡轴相关的促炎因子IL-6、IL-17A、IL-17F和抗炎因子IL-10、TGF-β的血清含量及Th17、Treg上游转录因子RORγ t、FOXp3的表达,明确针灸是否具有调整Th17/Treg免疫平衡的作用,探讨针灸治疗UC的机制。  结果:  1.针灸对UC小鼠的治疗效应研究  (1)造模后的UC小鼠一般状况较差,毛发稀疏缺少光泽、粪便质软或稀,肉眼血便,DAI评分显著增高;HE切片显示,模型组结肠黏膜充血明显,中至重度水肿,腺体结构被破坏,杯状细胞增多,有溃疡面及坏死灶,大量炎细胞浸润;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细胞内空泡增多,胞浆内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核染色质聚集,微绒毛稀疏,上皮细胞间隙明显增宽。  (2)电针和艾灸治疗后:UC小鼠一般状况明显好转,大便性状、肉眼血便等情况明显改善,DAI评分下降。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DAI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HE切片显示,电针组和艾灸组均接近空白组,表现为部分腺体破坏,黏膜下层轻度水肿,存在少量炎细胞浸润;透射电镜显示,电针组及艾灸组胞浆内线粒体轻度肿胀,细胞核染色少量聚集,粗面内质网稍微扩张,微绒毛基本正常。  2.针灸对UC小鼠免疫调节的影响研究  (1)造模后:模型组血清IL-2含量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免疫组化切片显示,空白组TLR2、TLR4受体无或仅有很少弱阳性表达,模型组阳性表达明显,统计显示,模型组远端结肠TLR2、TLR4受体表达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远端结肠组织中TLR2、TLR4受体蛋白表达增强,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2)电针和艾灸治疗后:血清IL-2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免疫组化切片显示,电针组和艾灸组TLR2、TLR4受体阳性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减少,统计显示,电针和艾灸治疗后远端结肠TLR2、TLR4受体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电针比较,艾灸组降低TLR4受体表达趋势更明显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和艾灸治疗后TLR2、TLR4蛋白表达比模型组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灸法组与电针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3.针灸对UC小鼠Th17/Treg免疫平衡轴的调控研究  (1)造模后:模型组IL-6、IL-17A、IL-17F血清含量明显升高,IL-10、TGF-β血清含量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模型组远端结肠RORγ t蛋白表达增强,FOXp3蛋白表达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2)电针和艾灸治疗后:IL-6、IL-17A血清含量明显降低,IL-10、TGF-β血清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和艾灸对IL-17F有降低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RORγ 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FOXp3蛋白表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电针组相比,灸法组对促进FOXp3蛋白表达作用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电针和艾灸对UC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治疗效应。  (2)电针和艾灸对UC模型小鼠免疫功能有影响。  (3)电针和艾灸能通过调整Th17和Treg特征性细胞因子稳定Th17/Treg免疫平衡。  (4)电针和艾灸能通过调控Th17、Treg细胞上游转录因子RORγ t、FOXp3影响Th17/Treg免疫平衡,同时电针和艾灸对Th17/Treg免疫平衡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析我国中医古籍文献运用针灸治疗耳鸣耳聋处方之中选穴配方的使用规律以及辨证施治思路,总结有益经验以提高耳鸣耳聋病症针灸治疗效果,并将其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凸显。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是否有所收获,是否得到发展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