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国内外对人造金刚石金属包膜研究较少的现状,该文主要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穆斯堡尔谱(Mossbauer)、俄歇光谱(Auge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现代分析和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铁基和镍基合金触媒合成金刚石形成的金属包膜以及合成后触媒的成分、形貌、组织和精细结构等.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铁基金属包膜在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中的作用.对于铁基触媒而言,该研究工作的结论支持"溶剂-催化"理论.同时,也为金刚石单晶生长来自碳化物或中间络合物分解的有关论述,提供了有利的实验和理论分析证据.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深入开展高品位金刚石合成机理的研究,揭示金属包膜对金刚石合成的微观作用机理与物理本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