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SPY成像系统在皮瓣外科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修复重建术中,可应用吲哚菁绿SPY成像系统对多种类型的皮瓣进行血液灌注的评估,从而判断皮瓣预后。本研究将介绍应用吲哚菁绿SPY成像系统评估皮瓣血液灌注,回顾分析术后皮瓣存活情况,并总结吲哚菁绿SPY成像系统在皮瓣外科学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自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连续收治的患者35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69岁,平均年龄17.8岁,术中应用吲哚菁绿SPY成像技术评估45例皮瓣血液灌注,其中游离皮瓣1例,为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带蒂皮瓣44例,包括:斜方肌肌皮瓣11例,穿支皮瓣11例,额部皮瓣5例,上臂内侧皮瓣5例,背阔肌肌皮瓣4例,脐旁皮瓣3例,股前外侧皮瓣2例,肩胛皮瓣2例,足底内侧皮瓣1例,切取皮瓣大小2×1.5cm~34×17cm。在皮瓣掀起后、转移或移植至受区后各进行1次吲哚菁绿SPY成像系统检查,记录并统计分析吲哚菁绿SPY成像系统显示皮瓣血液灌注情况和皮瓣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吲哚菁绿SPY成像系统显示皮瓣血液灌注良好者29例,至术后两周拆线,皮瓣均未发生坏死。吲哚菁绿SPY成像系统提示皮瓣远端部分灌注不佳者16例,结合医师临床经验,其中2例进行术中干预处理,至术后两周拆线,皮瓣全部成活;另外14例予以保留观察,其中9例出现表浅或全层皮瓣坏死,经换药或清创后二期愈合;5例未发生坏死。计算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3%,准确性为88.4%。  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吲哚菁绿SPY成像系统可以在术中实时显示多种类型皮瓣的血液灌注情况,且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为外科医师评估皮瓣血运、预测皮瓣坏死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手段。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通过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探讨新生儿听力障碍的相关高危因素,为其高危因素孕产妇人群提供孕前及围产期预防和干预,从而降低听力障碍等出生缺陷的发生。  方法: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健康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特点,为本地区H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1120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