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怎么给力,是社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基于体验对道德教育的独特价值,本文开展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的研究探索。笔者在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以及与广大师生的访谈交流,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剖析了其适切性、发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的发展,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首先要了解体验教学的基本概况。在总结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体验教学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组织一定的学生活动,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生成情感、建构意义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体验教学不是一种统一固定的教学模式,也不是一种具体而微的教学方法,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教学价值观、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学理念。以学生的体验学习为基础,以关注生命的成长为核心,以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为目标,构成体验教学的基本特征。寻求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适切性,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值得思考的深层问题。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的适切性表现在,体验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在规定性,实施体验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师生的融合性,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呈现出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现实教育条件、体验学习自身的局限性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体验缺失性、失衡性、盲目性、形式化、浅表化、单向性等问题,制约了其实施的效果。站在课程的高度,要推动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深入发展,一是整合课程资源,丰富体验内容。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有效开发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不断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形成思想品德教育的合力。二是优化教学过程,创新体验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特别强调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和有效促进师生对话。三是改进教学评价,增强体验实效。要坚持发展性评价理念,突出过程性评价,坚持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