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常常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这是我国最早的讨论式教学,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教育家对这种教学方法产生兴趣并开始研究。90年代以后,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们就慢慢觉察到了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弊端,于是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逐步走进中学教学课堂,此时还出现了对国外讨论式教学文献的翻译。可是在实际历史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情况却并不理想,在一线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应试压力,使得这种教学方法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应用并不广泛,因此本文选择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再次呼吁讨论式教学,并且将其规范化,使讨论式教学法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得到人们重视。这篇文章主要包括“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课堂运用策略和一般原则、课堂运用案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高中历史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式。高中历史教学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有学习动机论、建构主义、发现学习理论、主体教育理论、信息论和历史学科理论等。在阐述了理论基础之后,本文还对今天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几种主要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文章中主要是介绍了一些主流历史教学模式的内涵、遵循原则、教学流程和其优势和不足等。本文在分析高中历史主流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了“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可行的几点原因: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助于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性。第二部分为“讨论式教学法”的课堂运用策略和一般原则。“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策略一般可归纳为课前准备—组织讨论---小结评价三步。在课前准备环节需要做讨论问题的设定、学生讨论小组的设立、讨论规则的制定、教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提前预习和搜集资料等准备工作。等讨论正式开始时,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教师在教室四处观察,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纪律。当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的发言和讨论状态进行评价。至此一堂讨论式教学基本完成。本文在这一部分还简要介绍了“讨论式教学法”的一般原则,这种教学方法遵循的一般教学原则主要有:全体性、平等性、实效性、秩序性、批判性、趣味性、民主性。第三部分为高中历史讨论式教学法课堂运用的实际案例,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讨论式教学法”在实际上课中的使用,主要是展现了课堂讨论的教学情况,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课前准备以及课后评价的论述比较简略。本文选取的课堂教学案例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设定的讨论问题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今天的中国如何面对当今世界”。此外在这一部分,文章中还分析了该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学情分析等内容。第四部分为“讨论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主要是分析了该教学方法的优势以及不足。该教学方法的优势主要有: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塑造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评价观。此外该模式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相关的经验;教学策略出现问题时,会使得整堂课显得了无生趣;“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比较费时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