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wdw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实现了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相应的,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潜存了系列法律问题,尤以版权侵权问题最为突出。互联网教育资源利益主体增多,版权归属不明确,版权纠纷复杂多变,版权侵权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多样,侵权行为的认定复杂等现象制约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版权保护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关键,应当通过探寻国内外互联网教育模式版权风险规避的合理路径,力求实现版权人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对此,建议校企之间深化合作,减少版权法律纠纷,依靠以版权要素作为基础资源的版权产业的发展,推动现有教育品牌的跨越性发展和实质性突破;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依法保障教育资源的版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鼓励互联网教育行业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服务,借助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可视化技术,升级版权保护措施,以期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可持续的互联网教育版权保护生态圈。研究内容上,本文以“互联网+教育”的相关法律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国外“互联网+教育”的版权保护现状。分别从侵权风险的类型、侵权认定的阻碍因素、社会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匮乏、版权利益冲突角度以及版权保护的司法和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入手,系统分析我国“互联网+教育”中的版权侵权及其认定问题。从立法、司法、政策、社会舆论四个角度针对网络版权侵权及认定问题提出具体的法律建议。涵盖立法改革的运筹、惩罚性赔偿机制的设立、针对网络教育平台设置专有使用期限的限制、法制教育的开展以及尝试实行版权保护奖惩制度等方面,以期为“互联网+教育”中的版权保护问题提供学理上的支撑。
其他文献
村规民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是民间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一种正式的法律规范,但它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国家制度的构建,乃至直接成为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在进行社会治理时,将有些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予以认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却产生很好效果的村规民约,作为处理问题的手段,在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司法上,将村规民约适当的运用到审判中,可见,村规规
学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相邻关系变得日益复杂。传统相邻关系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今传统相邻关系制度在调整环境相邻侵权时的不足已经引起我国法学界的重视,研
消费者无理由退货制度指消费者在以特定方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交易中,完成交易一定期限内,在保证商品完好的前提下,以不影响二次销售为标准,依据现行法律规定下的条件和程序,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使得刑事法律手段成为各国治理各种环境犯罪的新途径。传统刑事诉讼程序的相关原理和制度,在环境犯罪区别于普通刑事犯罪的背景下,已经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有
秋延晚茬辣椒主要是指秋季到冬季供应市场的栽培茬口。此种栽培前期高温、高湿,中后期温度较低,辣椒生长较慢,主要供应元旦前后市场。  1 品种选择   品种必须选择前期抗高温、后期耐低温弱光,产量高,抗病性强,特别是抗病毒、品质好的品种。如:新农椒1号、新农椒2号、龙卷风、2313、龙研长椒等。  2 育苗  2.1 育苗时间  7月中旬播种育苗。  2.2 苗床准备  选择通风良好的地块作育苗床搭
“见危不救”是日常生活或者业务行为中的常见现象,绝大多数的“见危不救”不能对法益造成实质化的侵害,不构成犯罪,仅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