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个女人》(1909)奠定了格特鲁德·斯泰因摆脱19世纪文学进入二十世纪文学的基础。评论家们对《三个女人》的讨论多从女性主义、种族主义、阶级、心理主义和同性恋出发,对它的写作技巧讨论主要是“梅兰克莎”中的语言重复。论文探讨了《三个女人》的创作技巧以及这些技巧的运用给文字表达和篇章构思带来的独特审美效果。斯泰因将《三个女人》置于写作的平面上,像后印象派画家驾駑画笔那样驾駑文字,用简化法、拼贴法和重复法画出一幅处在贫穷、种族歧视,性别重压下的女性卑微而无望的人生。第一章讨论了简化法在文中的运用。斯泰因使用简化法来省去不必要的细节从而刻画出生活简单而又深奥的面貌。简化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对桥头镇外貌的简化描写,呈现出一个一成不变、单调、沉闷的生活环境,反映了阶级对立状况,为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铺下了背景。(2)时间的简化描写不仅符合主人公卑微的,无足轻重的身份和性格,而且因其物理时间的省略而获得了永恒。(3)简化的语言赋予作品客观而冷静的语调,更加突出主人公命运的可悲。同时赋予文字新的意义,耐人寻味。第二章对《三个女人》中体现的拼贴法技巧进行了探讨。塞尚的每个部分都是一个整体都一样重要的创作观深深地影响了斯泰因,她摈弃了情节这一个在传统小说中的首要要素,利用后印象派绘画技巧中的拼贴法来构思小说。它的作用有:(1)将各个互不联系的细节拼贴在一起,在分不清主次的氛围中展现主人公琐碎而卑微的生活。(2)这些表面上互不相联的整体或相互渗透或对比强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刻画出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必然性。第三章讨论了斯泰因运用的另一个创作技巧—重复法。在无尽的重复中蕴含着无尽的不同和无尽的相同,在相同和不同之中刻画出《三个女人》的卑微而无望的人生。具体体现在:(1)利用重复法来构思整个作品使三个故事形成线性的结构,即从开端到发展、高潮再到结尾的情节,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三个主人相同命运。使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这一本质得到淋漓尽致的渲染。(2)在对同一内容的重复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3)语言的重复使作品萦绕着一层压抑的,让人窒息的气氛,衬托出一个异化的世界。总而言之,简化法、拼贴法、重复法的运用使文章具有独特的魅力,生动地刻画出处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卑微而无望的人生。读者必须仔细阅读才能领悟其中真谛。论文的研究将有助于读者对《三个女人》的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