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构建更加全面、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世界上总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巨大的医疗、养老成本以及缺少全面医疗保障的风险,导致我们在享受富有、优越生活的同时,不得不储备大量的风险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改制出现偏差、居民收入差距在城镇化进程中进一步拉大等众多因素,在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严重。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导致居民看病负担加重、医患矛盾加剧,仅仅依靠广覆盖、保基本的基本医疗保险难以给人足够的安全感。这也导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降低、居民储蓄率持续增加成为社会常态。医疗保险作为社会的稳定器、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消费决策。当居民开始减少消费、加强预防性储蓄时,其背后反映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生活不确定性的增加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带来的生存保障不足。补充医疗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形式,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但是能否促进消费,优化消费结构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基于此,本文通过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采用PSM(倾向得分匹配)的处理方法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实证研究了补充医疗保险对我国居民消费总额以及消费结构的影响。文章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到第三部分在详细介绍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和国内外学者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方法。第四部分具体说明了文章采用的模型、实证使用的数据以及PSM方法的基本思路,并介绍了文章变量选取的方法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五部分通过实证分析分别阐述了补充医疗保险对居民总消费和消费结构的影响以及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参加补充医疗保险对城乡居民总消费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不同类别消费占比的促进效果不同,具体体现为:对农村地区居民总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城市居民,对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作用则要比农村居民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补充医疗保险能够有效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释放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并能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补充医疗保险提出政策性意见。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实证过程中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有效地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使得实证结果有效性大大提高,从而得出了更准确的影响结果。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对于补充医疗保险和居民消费结构关系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文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补充医疗保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