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教育话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的提出要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健康全面的公民意识对于现代公民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然而,由于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初中生的法律意识、主体意识和公德意识还较为缺乏,初中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公民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这就严重的阻碍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和法制建设。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阶段,也是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平台,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以思想品德课为主要渠道,不断探索和完善培养初中生公民意识的策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本论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概述如下:第一部分:公民意识及初中生公民意识培养概述。首先,阐述了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内涵,由于当前对于公民以及公民意识的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本文就理论界存在的一些看法对其进行了阐述。其次,论述了思想品德课对于培养初中生公民意识的内容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程有着整体性的规定和要求,关于培养公民意识的也有着基本的内容要求,因此,分析思想品德课对其的内容要求,不仅要从思想品德课本身来阐述培养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还应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方面来阐述。最后,论述了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阐述了初中生公民意识的现状。首先,阐述了初中生公民意识所表现出的积极方面,即具有较强的权利意识、国家意识和生态意识。其次,通过调查也发现了初中生公民意识存在了一些问题,如法律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主体意识和公德意识有待提升。通过问卷,更为清楚的认识当前初中生公民意识的现状,更有益于高效的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第三部分,结合当前初中生公民意识存在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从社会、家庭、学校、思想品德课本身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社会方面主要从历史专制思想和社会不良价值观进行阐述;家庭方面从家长的理念、教育方法和自身素质来分析;学校作为重要方面,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进行论述;此外还从思想品德课本身来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根据当前初中生公民意识的现状,进行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究。首先,强化公民意识培养的教学理念,即坚持坚持三维目标为一体;坚持示范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其次,拓展思想品德课关于培养公民意识的教学内容,既要充分的利用教材中关于公民意识的课程资源,又要合理建设校本课程。再次,创新思想品德课关于培养公民意识的教学方法。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交往,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以加强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塑造。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多方资源,以学校思想品德课为主渠道,加强与家庭沟通以及利用积极的社会资源,将学校、家庭、社会协调起来,形成培养初中生公民意识的合力。初中生作为我国未来的主人和建设者,培养初中生的公民意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整个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初中生的公民意识不仅仅需要我们借鉴学者和专家的理论研究,更应该汲取一线教师的经验和实践成果,共同促进初中生形成全面的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