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结构的顺序偏好理论认为,企业偏好将内部资金作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是债务,最后才是股权融资。然而在中国,现状与该理论相去甚远,我国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除银行贷款外,企业很少采用其他的债务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导致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的正激励效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鉴于此,本文将从债务融资的角度,对公司治理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国内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揭示债务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从而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机制,达到提升我国公司治理水平的目的。
本文选取截至到2008年12月31日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较之于发达国家,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在总体上仍处于偏低的水平;债务融资中银行贷款占大比例,然而银行贷款对于公司治理收效甚微;我国上市公司负债水平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即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应该重视债务融资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独特的作用,充分利用债务融资改善企业资本结构;银行应该加大改革力度,发挥“大债权人”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政府应该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打造完善的企业债券市场,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和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打通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通道,充分发挥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的正激励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