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管理是维持高等教育正常运行以达到既定目标的手段,质量管理代表着人们期望运用管理方法来提升和改进教育发展的愿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不同于企业领域的质量管理,它是更高层次的质量管理,追求教育质量根本性提升和改进。在重质量、讲效益为话语权的时代,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以人为本教育思想有机融合,互相促进、互通有无,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研究如何运用以人为本思想解决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促进教育质量水平提高、管理手段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写作这篇论文的根本目的。本文一共包含六大部分,开篇绪论,最后一章总结,中间主体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于以人为本思想、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相关概念做了阐释,是文章写作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提出以人为本思想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关键性指导作用,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阐释:一是以人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内涵式发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利处,即必要性;第三部分总结了现阶段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从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管理过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政府、社会以及高校三方协调不力,各自职责也没有履行到位,没有形成互利互推的共赢局面;第四部分就是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改进以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质量管理主体,树立以人为基本的教育质量观,政府、社会及高校各司其职,协调好三方关系,政府要简政放权,归还高校自主发展权;其次,改变传统单一质量管理手段,社会舆论压力、问责压力过度,盲目迎合社会评判导致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变得迷茫、盲从,此时就迫切需要改进管理手段,建立动态激励机制,与国际接轨,加强沟通,定期进行管理经验及学术交流,吸纳其他高校优秀发展经验,同时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发展外部环境,与各个监管部门通力合作,为学生创立健康积极的成长空间;最后,就是要从完善质量管理过程入手,传统质量管理工作仅注重实施阶段,忽视了管理前后的重要环节,所以要明确以人为根本的管理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划,丰富评价标准使之更加全面、科学,合理分配管理资源,充分发挥效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提升软实力,高校建立的质量监督部门,要切实的发挥作用,实现质量管理从目标到实施,从检查到总结的全程监控。
其他文献
<正>第一学段中,常见的量"包括:人民币的认识,时间单位,质量单位的学习和运用。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给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下面
当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都是在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氛围之下,在各类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互联网已经覆盖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每个方面,“90后”
在我们的生活中,道德总是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思想会受到道德的约束,但这同时也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基本保障,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精神基础。信仰是人类的精神支柱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政治观如何,不仅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为技术基础、互动性为根本特征的新媒体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生命更加受到重视,高校生命教育应运而生。高校生命教育是关注大学生生命的人本教育,它不仅有助于减少大学生自杀、他杀以及暴力事件的发生机率,还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7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主要体现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在对生态危机反省的过程中,人类迎来了“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研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学界形成了一股科学风潮。深处此时代热潮中的李济不仅自觉主动的追求科学化研究,且能积极践行科学的学术主张,甚至表现得有些"过于
职业化与专业化已成为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的热点问题。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及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
感染是骨折术后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轻者伤口愈合延迟,重者可形成骨髓炎。因此,对骨折术后并发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