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诗文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ko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德林是隋朝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一生仕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朝。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在唐代修的《北齐书》和《隋书》、《北史》以及宋代司马光所编纂的《资治通鉴》中。本文试图从李德林生平,交游,诗文创作及意义四个方面入手,还原一代文臣李德林的本来面目。学术界对李德林生卒年的考证历来有多种结论,直到1963年河北饶阳城南李敬族夫妇合葬墓及墓志的出土才为证明李德林生卒年(532年-592年)提供了有力的确据。李德林一生经历了四朝,在不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主要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政治远见。因此我们在对李德林的家族研究和交游研究中,能够看出以李德林为代表的北朝文士大都家学底蕴深厚,学术活动丰富。更能从李德林的诗文创作及意义中发现当时的南北文化交流频繁。这些都对北朝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李德林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学文化熏陶,在文学与史学方面表现突出。他的诗文主要收录于严可均的《全隋文》和西北大学韩理洲教授的《全隋文补遗》及近人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隋诗》中。李德林现存文章共二十八篇,诏十二、册文二、敕六、书二、策一、墓志二、碑铭一、序一、论一。现存诗歌六首。虽现存文章、诗歌数量不多,却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打开了一角。李德林文章大都是代圣之作,文笔大气,文辞典雅。虽为御用文人,但是李德林的文章内容却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在里面,融合了儒释道思想。他的诗歌虽多为应唱之作却也不失清新之风,语言兼采南北之长。《北齐书》是他的史学的代表作,史料记载李德林完成二十七卷,其子李百药完成五十卷。现已无法考证哪一部分为李德林所作,但可以看出全书主要继承了李德林“古今事殊,不可以体为断”的史学断代原则与史学眼光。总之,李德林的诗文影响虽没有卢思道、薛道衡等人的深远,却也是当时文坛的卓越人物,在政治、文学、史学方面都取得了自己的成就。可以说李德林是入隋文人中最受统治者赏识的政治家,一度成为杨坚的左膀右臂,为隋的建立与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对李德林的研究主要围绕李德林生卒年、历史观的断代原则、诗文集存留情况及他在隋朝政治方面的影响。至今还没有对李德林本人及其文章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因此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将通过对作家作品进行的分析,希望找出李德林及其文章的闪光点并对李德林的品质做出公正的评价。
其他文献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主体,而教师绩效考评更是评定与促进教师工作业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措施。为此,XX学院自成立以来,就着手对教师队伍进行绩
本文通过研究朱立元的著作,试图总结和概括朱立元文艺思想体系,探讨朱立元对中国文艺理论的主要贡献,分析其文艺思想的基本特色,为争取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论话语权做出一点微薄的
本文结合阳泉五矿无烟煤自然发火的矿井灾害问题,在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煤自然发火有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两方面对自然发火机理进行了研究。 在煤与氧化
农村集体财产的会计管理问题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也有重大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新形式下农村建设任务的落实。虽然我国对农村集体财产的会计管理工
<正> 本设计方法适用于任何放热式降膜吸收器——冷却器。给出了立管式吸收器中液泛的关联。 Pagani和Zardi新近提出了一个在降膜交换器内吸收合成塔废气,以回收NH3的氨分离
吴子玉(1520-1589),原名瑗,字子玉。后以字行,又字瑞毅,号茗山,别号大鄣山人。休宁(今安徽省休宁县)人,贡生,官至应天府训导。幼时孤,家贫,好学。童年参加乡试,年十七即主师
上海河网密布,淡水资源非常丰富。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上海水环境污染的状况日趋恶化,它严重地影响了上海新一轮发展。因此,加强上海水环境污染防治的空间研究,加大水污染
区域发展不平衡,既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之一,也是世界各大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创新是企业永续发展的源泉。作为高技术行业的重要领域之一,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分析国内外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创新
探究教学作为一种与知识授受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的重视。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也倡导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