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应用领域涉及广泛,但主要集中在药用和食用上,是国家卫计委颁布的第一批60种“药食同源”的中药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紫苏具有丰富的生理活性成分,有研究表明紫苏对酱油、肉制品、卤制品、海鲜等具有良好的防腐保鲜作用,但在果蔬防腐保鲜中的应用未见详细研究报道。由于化学防腐保鲜剂的滥用造成病原菌抗性的提高,环境污染以及农药高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等一系列问题的不断增多,现代人对绿色生活的追求使得天然防腐保鲜剂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探索紫苏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本研究测定了紫苏提取液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同时对紫苏中的有效抑菌成分及其抑菌机制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从微生物群体效应方向进行进一步的抑菌机制的探究。主要结果如下:1.本试验以圣女果为供试果蔬,紫苏提取物为供试材料,在室温(20-25℃)下采用浸泡的处理方法。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CK),以25%咪鲜胺和可湿性1-MCP的等比复配1000倍稀释液作为药剂对照进行为期27d的观察测定。就紫苏提取液对圣女果保鲜作用得出以下结论:在常温下,紫苏提取液可以有效提高水果好果率,降低腐烂指数;保持水果硬度,抑制果实VC的氧化分解及丙二醛的增加;减缓可溶性固形物的消耗和延缓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有效保持圣女果营养价值,使果实的可食性更好。2.从导致圣女果腐烂变质的病原微生物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通过反接试验发现此菌对圣女果的致病性为100%。通过r-DNA ITS序列比较鉴定方法,发现此菌与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同源性为99%,通过形态鉴定和显微观察得出此菌具有蜡孔菌属的显著特征:菌丝壁光滑,菌丝交叉分布平行分布,偶尔有隔且具有分枝。经乳酚棉蓝染液染色后有嗜蓝反应。因此确定导致圣女果腐烂的致病菌为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系首次在圣女果中发现此菌。3.紫苏抑菌有效成分的确定及联合用药: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对紫苏主要活性成分迷迭香酸进行挖掘验证。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紫苏水提液进行检测,发现样品中含迷迭香酸。对迷迭香酸进行含量计算后取相同浓度的迷迭香酸标准品对所分离得到的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进行抑制力测定,结果表明迷迭香酸是紫苏水提液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接着对紫苏进行复配应用,结果表明紫苏水提液与苯甲酸钠的联合使用在比例为2:3时对圣女果中的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的抑制率最高,为14.8%。4.对紫苏中的活性成分迷迭香酸进行深度探究,试图从微生物群体效应方向来阐述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干扰。结果如下:迷迭香酸作为群体效应(Quorum Sensing)信号分子类似物,两种方法结晶紫法和MTT法均证明迷迭香酸在大肠杆菌生物膜的成熟和未成熟时期分别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具体表现为在大肠杆菌生物膜生长期间,迷迭香酸随着浓的升高对生物膜有抑制作用,而在生物膜成熟后迷迭香酸对其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