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检测环状RNA(hsa_circ_0030586)在前列腺癌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前列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为前列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的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验证其环状结构后,确定具体的circRNA分子研究其与前列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环状RNA(hsa_circ_0030586)在前列腺癌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前列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为前列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的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验证其环状结构后,确定具体的circRNA分子研究其与前列腺癌EMT的功能作用。在体外,分别构建干扰载体si RNA和对照质粒转染入PC3细胞后,qRT-PCR检测circRNA的表达下调效应,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检验细胞迁移、侵袭,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等结果,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分子表达,从而明确敲减circRNA对前列腺癌EMT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着眼于circRNA与靶基因的关系。采用转录组测序明确敲减circRNA后差异表达的转录本,基因本体论分析(Gene Ontology,GO)、主要通路相关的公共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KEGG)富集分析明确circRNA主要富集的功能、通路。Circ RNABase构建互作网络,qRT-PCR筛选与circRNA结合的mi RNA及其靶基因,接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通路下游的生物标志物,以此观察circRNA调控EMT的途径,从而探讨circRNA在前列腺癌EMT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结果:GEO中筛选出7个差异表达circRNA分子,qRT-PCR验证其表达及环状结构后锁定Hsa_circ_0030586分子。在体外,qRT-PCR检测干扰hsa_circ_0030586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01)。敲减hsa_circ_0030586后,CCK实验表明其较对照组抑制了细胞活性(**p<0.01)。在Transwell实验中,敲减hsa_circ_0030586,与对照组相比抑制了细胞迁移、侵袭(**p<0.01),细胞划痕实验中验证了hsa_circ_0030586在干扰组的迁移能力较对照组下降(**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用特异性si RNA干扰hsa_circ_0030586的表达后,上皮样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水平增加,间质样标志物Twist表达水平减少,表明了沉默hsa_circ_0030586能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EMT表型。进一步地,经过转录组测序筛选的差异表达的转录本,GO、KEGG分富集分析揭示了其主要在PI3K/AKT等信号通路等方面富集分析。接着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 RNA)互作网络后,筛选到hsa_circ_0030586通过hsa-mi R-145-3p调控下游通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sa_circ_0030586干扰组中PI3K/AKT通路下游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减少(**p<0.01)。结论:hsa_circ_0030586在前列腺癌细胞中显著性高表达。下调前列腺癌细胞的hsa_circ_0030586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进一步抑制前列腺癌EMT。同时,hsa_circ_0030586通过hsa-mi R-145-3p调控PI3K/AKT通路。因此,本研究认为hsa_circ_0030586在前列腺癌细胞EMT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以成为靶向干预前列腺癌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肠道菌群是指居住在胃肠道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共同组成的微生物组,它们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体内形成一种动态平衡。近来,肠道微生物组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观察和体外研究表明它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作用。本文通过比较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肠道菌群,对肠道菌群与乳腺癌易感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我院的102名患
目的:食管癌处于全球肿瘤病死率第六位,也是福建省高发病率的一类肿瘤,化学药物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在后期常常遭遇耐药的情况。许多研究表明,细胞自噬(autophagy)机制在肿瘤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拟探讨自噬调节蛋白UNC-51样激酶1(UNC-51 like kinase 1,ULK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转染该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ULK1抑制剂MRT68921及S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探讨其合理的分娩方式及相关并发症的防范,以期为临床产科医师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围产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30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子宫肌瘤分为肌瘤组(754例)和正常组(2262例),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产程情况、
目的:抽动障碍作为一种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生命质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而药物治疗作为抽动障碍的常用治疗手段,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评价研究。本研究运用系统评价分析药物治疗抽动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耶鲁全球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等量表评分映射至三水平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儿童和青少年版(Euro Qol fi
绵羊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被用于生产肉、奶、绒和皮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们越来越喜欢吃脂肪含量低的肉。因此,提高绵羊生长速度和肉品质是国际绵羊产业的重要目标。然而,控制这些性状的重要基因遗传多态性尚未被完全挖掘,许多绵羊品种的脂肪发育相关重要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遗传效应仍然未知。为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中国和蒙古绵羊品种四个脂肪相关基因(ZNF395、CREB1、WDR92和ETA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早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术后长短期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消化内科接受ESD治疗的174例早期食管鳞癌和12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别按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分组以分析患者基线特征、内镜治疗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等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月经状态是乳腺癌患者制定内分泌治疗策略的重要参考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绝经前或围绝经期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经内分泌治疗1年后发生绝经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及观察性临床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符合研究要求的233例年龄在45-55岁的绝经前或围绝经期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筛选激素受体阳性早
目的:了解中国福建省社区女性和医务工作者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和态度,寻找潜在影响因素;探讨社区女性和医务工作者接受或拒绝接种HPV疫苗的原因、医务工作者推荐疫苗的态度和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分析HPV疫苗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潜在障碍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为我国HPV疫苗普及及宫颈癌预防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间,分两阶段分别展开针对福建省20-35岁社区女性和医务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新辅助放化疗(n CRT)后手术淋巴结检出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08年06月至2017年07月于本单位行n CRT及根治性手术的LARC患者。分析相关临床因素与淋巴结检出总数的相关性,以及淋巴结清扫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比较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针对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针对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或Kru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甲状腺癌手术女性患者术前肠道菌群和术后恶心呕吐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探究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可能联系,为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选择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06月~2020年12月共76例择期接受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患者年龄、BMI、ASA分级、吸烟史、手术史、PONV史、晕动症病